ID: 24271538

6.15.1人的生殖和发育 教学设计(表格式)北师大版(2024)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8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83次 大小:4467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2
6.15.1,人的,生殖,发育,教学设计,格式
  • cover
《人的生殖和发育》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选自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六单元“生命的延续”中第十五章第1节《人的生殖和发育》。聚焦人的生殖系统结构、生殖过程及青春期发育三大核心板块。它不仅是理解生命诞生奥秘的关键,更是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生命观、性别观和健康意识的重要载体,同时为后续学习“遗传与变异”奠定基础,在教材体系中具有“承上启下、连接知识与价值观”的双重作用。 学情分析 本次授课对象为八年级4班学生,共51人,具有以下特点: 1.知识基础:已掌握人体主要系统的基本功能,对“生殖”有模糊的生活认知,但缺乏科学、系统的知识框架,易受网络、影视作品等非专业信息干扰。 2.认知特点:思维从具象向抽象过渡,好奇心强,对“生命诞生”话题感兴趣,但讨论时易出现害羞、回避或过度调侃的情况。 3.班级情况:班级人数较多,学生参与度差异较大,需设计互动性强的活动确保多数学生参与,利用虚拟数字人给学生解说性知识相关内容等,同时关注内向学生的接受度,避免其在公开讨论中产生不适。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活动了解男女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2.概述受精、胚胎发育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建立正确的性观念和生殖健康意识,学会保护自己和他人的身体健康。 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了解男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 2.教学难点 受精、胚胎发育的过程 教学方法 1.直观演示法:展示生殖系统结构图、播放胚胎发育动态视频,利用虚拟数据人解说将抽象知识具象化,帮助学生理解。 2.讲授法:针对重点知识(如生殖系统功能、胎盘作用)进行清晰讲解,确保知识传递的准确性和系统性,弥补学生自主学习的漏洞。 3.小组讨论法:提出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并进行小组讨论来得出答案,鼓励学生主动思考、交流,提升参与度。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课堂导入 1.播放虚拟数据人轻松幽默的导入语:“我们是怎么来到这个世上的?是垃圾桶里捡的?充话费送的?还是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2.引导学生思考并肯定正确答案:“当然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 1.被虚拟数据人问题吸引,产生共鸣,分享自己听过的各种“来历”说法。 2.在教师引导下,明确新生命来源于父母的生殖。 利用虚拟数据人讲述学生熟悉的生活话题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讲授新课 生殖、生长、发育的概念 1.提出问题:“生物是如何通过生殖来延续种族的?”进而引出本节核心概念。 2.讲述关于生殖、生长、发育的概念。 1.思考生殖对于生命延续的意义。 2.认真学习和理解关于生殖、生长、发育的概念。 根据章节学习需要,利用导入自然过渡到“生殖”这一科学主题,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是由生殖系统来完成的 1.讲解引导:阐述新生命的孕育和诞生由生殖系统完成,并介绍系统分为男性和女性。 2.展示男女性生殖系统图,让学生进行初步辨认。 3.组织观察活动:展示男性生殖系统结构图,引导学生观察并识别主要器官。 4.提出问题:“精子在体内的运动路线是怎样的?”引导学生进行逻辑推理。 5.展示与总结:通过图示或动画演示精子路线(睾丸→附睾→输精管→尿道→体外),并总结男女生殖细胞产生和运输的器官。 6.虚拟数据人互动女性生殖,与学生互动卵细胞的产生及运动路径(卵巢→输卵管)。 1.聆听讲解,初步建立生殖系统的概念。 2.观察与识别:结合教材插图,辨认男性生殖系统各器官,如睾丸、附睾、输精管等,并尝试描述其功能。 3.小组讨论与推理:根据器官功能,小组合作推测精子在体内的运动路径。 4.汇报与修正:分享讨论结果,聆听教师总结,修正自己的认识。 5.类比学习女性生殖系统,识别卵巢、输卵管等结构。 6.通过虚拟人,由女生询问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