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72741

统编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4课_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幥课件】(共29张PPT)

日期:2025-11-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2次 大小:119876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统编,经济,PPT,29张,课件,文化
  • cover
(课件网) 第14课 变与危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本课框架 课程标准: 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了解这一时期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经济之变与危 思想之变与危 文艺之变与危 科技之变与危 变局与危局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社会转型时期,明清社会在诸多领域都出现了巨大的变化。 ———万明《晚清社会变迁的研究》 中国古代历史上有这样一段时期,它曾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力量却让出了海洋,它曾与西方几乎同时产生资本主义萌芽却戛然而止,它曾有着严格的思想控制却孕育了辉煌灿烂的小说和戏剧艺术。 西方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诸多领域的科学知识不断传入中国 《坤舆万国全图》(摹本) 明朝中期常熟一位地主谭晓,用低价购买了大片空闲的低洼沼泽地,雇用贫苦乡民加以治理。部分土地被改造为良田,收成大增。所凿水池养鱼,池上筑舍养猪,其余空地种植不同的果木蔬菜,顺带捕捉鸟类和昆虫,此类副产品运到市场,销售所得“视田之入复三倍”。由此,谭晓成功致富。类似新现象,从明中期起逐渐多见。 ———(明)李诩《戒庵老人漫笔》 农业商品化程度提高 农业经营方式多样化 经济作物种类繁多 农业生产区域化 一、经济之变与危 (一)农业 思考:农业发展中有哪些新变化? ①新的品种输入和推广,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玉米、甘薯) ②江南等地多种经营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农副产品商品化 清朝前期玉米、甘薯推广种植图 其他新气象:风力水车(灌溉工具) 赋役货币化(货币地租) 一、经济之变与危 (一)手工业 材料二 明朝中后期,丝织业中心苏州和杭州出现了“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手工エ场;棉纺织业中心松江的一些暑袜店主统一购进原料分给当地居民在家中制暑袜,计件付酬,再将暑袜拿到店中出售获利。 新的经营方式:手工工场 规模大、分工细致(出现行业中心) 商品化程度提高 新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 思考:手工业发展中有哪些新变化? 手工业革新化 清代乾隆珐琅彩双环瓶 清代清粉彩八宝玉壶春瓶 其他新变化:出现粉彩瓷器工艺,五彩瓷、珐琅瓷争奇斗艳。棉布成为主要衣料;缎是清代丝织业代表;苏杭成为手工业中心。 在明清江南出现了许多关于各种经济活动知识的实用性读物,如《陶朱公致富奇书》《万宝全书》《四民必用》等商人书,《沈氏农书》《补农书》《耕心农话》等农书,以及《布经》等工艺书。其中的实用知识,对于那些想要扩大生产、追求更高的经济效益的农民和工匠,是必不可少的。 ———李伯重:《八股之外:明清江南的教育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明清江南经济迅速发展对小手工业主提出了怎样的要求 一、经济之变与危 (二)手工业 应当说,明清时期,中国成为世界上出口最多的经济强国,与明清手工业的进步是分不开的。它使明清时代的中国长期处于外贸出超的地位。一直到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西方的手工业生产才全面超过中国。 ———徐晓望:《论明清时期中国手工业技术的进步》 如何正确认识明清时期中国的手工业技术 一、经济之变与危 (三)商业 思考:商业发展中有哪些新变化? 1、白银大量流入,促进长途和大额贸易发展和商业资本集聚。 明代白银货币化打破了明初以来的银禁,方便了商人的商业活动。不仅完成了货币体系的转变,而且引发了社会巨变。其最显著的意义在于,既标志着中国古代社会向近代社会转型的开端,又标志着中国由此主动走向世界并开启了经济全球化的航程。 ———万明《关于明代白银货币化的思考》 明清之际,松江府一带“所出布匹,日以万计”,远销湖广、江西、两广、山西、山西、北京以及北方边疆地区。 ———袁行霈《中华文明史》 2、工商业市镇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