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73823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同步课件(共35张PPT)

日期:2025-11-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81次 大小:1323470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文化,PPT,35张,课件,同步,11课
  • cover
(课件网) 唐人作富贵诗,多纪其奉养器服之盛,乃贫眼所惊耳。……此所谓不曾近富儿家。 ———沈括《梦溪笔谈》 材料 对比唐朝,宋朝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背景是什么? 思考 《夫妻对坐宴饮图》 变化:生活和消费水平明显上升; 背景: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 一、经济的发展 1.农业 领域 概况 耕作制度 经济结构 种植作物 边疆 开发 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促进了人口增长。 一些地区出现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对传统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 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 行业 发展概况 影响 制瓷业 矿冶业 印刷业 棉纺织业 ①宋朝:制瓷工艺达到高峰,五大名窑 ②元朝:彩瓷时代———青花瓷和釉里红 2.手工业 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 北宋东京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 提高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 宋元时期发展迅速 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 元代黄道婆改进纺织技术, 棉纺织业进一步发展 松江成为棉纺织中心 唐代书价: 手抄书:每卷1000文(约120斤米价) 印刷书:每卷100文 宋代书价: 每卷几十文至100文左右 (约24斤米价) 青花瓷 釉里红 毕昇 元代纺织家黄道婆 一、经济的发展 贸 易 繁 荣 交易场所 官方政策 海外贸易 货币 流通 城市 发展 ①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镇市、草市、虚(墟)市)蓬勃涌现 ②官方设置榷场 ③民间贸易活跃 3.商业 重农抑商有所松动 ①海上丝路进入鼎盛时期,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 ②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③政府设置市舶司管理对外贸易 ①货币需求量激增,开始出现纸币———交子 ②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称为“钞”。 元末滥印纸钞,导致恶性通货膨胀,财政崩溃。 ①商品经济活跃,坊市制被打破,城市经济功能增强,城市管理放松;②出现瓦肆勾栏等娱乐场所;③重要城市:宋东京、临安;元大都 【榷场】是指辽、宋、西夏、金政权因经济发展、生活需求,各在接界地点设置的互市市场。设有官吏监督贸易和收税,商人在榷场交易需交纳商税和牙钱。榷场的设置,常因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兴废,地点也会变化。同时也推动双方的经济交流,相互学习,促进民族融合。 一、经济的发展 集镇雏形 军事重镇 北魏 两宋 元朝 明清 中国古代集镇发展概况 原始 社会 工商业集镇兴起 一级行政机构 工商业集镇发展 集镇进一步发展,出现专业分工 漕运和海运,运河沿岸 唐朝及唐以前———里坊制: 在城市的固定地点设立由政府直接管理的交易场所,“坊(居住区)”、“市(交易区)”分离;交易活动有时间限制。 城市的职能以政治、军事为主。 宋朝及宋以后———街巷制: 特点:“市”的经营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被逐渐打破,“市”的经营活动不再受到官府的直接管理。 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延申补遗】唐宋时期城市格局的变化 一、经济的发展 4.经济重心南移 (1)原因: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北民南迁,带来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根本) 北方战乱频繁,社会动荡;南方相对稳定。 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 (2)过程: (3)完成南移的标志:“苏湖熟,天下足”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一、经济的发展 4.经济重心南移 (4)元朝:南北经济差距进一步扩大 经济上: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政治上:政治中心向东向北移动 元朝漕运的变化: ①大运河的中心由洛阳到大都; ②路线变直,航程缩短; ③开辟了长途海运路线。 ④主要任务是运输江南的粮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