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74552

第11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社会与文化 授课课件(共35张PPT)

日期:2025-11-04 科目:历史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4次 大小:1666051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文化,PPT,35张,课件,授课,11课
  • cover
(课件网) 《纲要》 第10课 辽宋夏金元的经济、 社会与文化 第三单元 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课程标准: 1.认识两宋时期在经济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 2.认识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目 录 经济之变 社会之变 壹 貮 商业 手工业 经济重心南移 门第观念淡化 社会成员身份趋向平等 国家对社会控制相对松弛 农业 城市 叁 文化之变 儒学复兴,程朱理学 文学艺术世俗化 科技发展 少数民族文字 农业 发展 粮食 增加 人口 增长 种植 经济 作物 手工业 发展 生产工具进步 剩余劳动力 剩余劳动力 原料 产品 商业 发展 城市 繁荣 市民 阶层 兴起 思想 观念 变化 政府 管理 松动 经 济 重 心 南 移 整体把握 阶段特征 阶段总特征 中华文明的成熟与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具体表现 特征 经济 农业:“不抑兼并”、租佃关系的发展;经济重心南移完成。 手工业:瓷器(五大官窑、青花瓷、瓷器外销); 棉纺织业;以煤冶铁 商业:宋代“商业革命”;海外贸易繁盛(海路为主) 经济重点南移完成; 封建生产方式向边疆扩展; 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海外贸易空前繁盛 文化 科技:四大发明;《梦溪笔谈》;《授时历》 文学:宋词、元曲、话本 书法:“宋四家”、赵孟頫 绘画:文人画、风俗画(《清明上河图》) 思想:程朱理学,陆九渊心学 理学兴盛,儒学思辨化、伦理化、佛道化; 以应用技术为主的科技达到顶峰; 文化全面繁荣并呈现平民化、世俗化发展趋势 社会 门第观念淡化,社会成员趋向平等,国家对社会的控制相对放松 平民社会的到来 课标要求: 掌握辽宋夏金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城市及思想文化的发展情况;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及影响;认识这一时期在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新变化。 一、经济之变 1.农业的发展 (1)轮作复种制:复种制是指在同一块耕地上实行两年三熟制、一年两熟制、一年三熟制等,从而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产量:汉代,每个劳动力年产粮食4320斤。唐代一年生产粮食4806斤,宋代6231斤,比汉代提高了44%,唐代提高了30%。 ———《中国大通史·宋史》 南宋·耕获图 牛耕 灌溉 插秧 收获 入仓 扬场 (2)经济作物:棉花在内地开始栽培,到了元朝得到大力推广。 南宋棉毯 (3)边疆地区的开发:在辽夏金元统治之下,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等地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 元·耕种的农夫 西夏犁耕图 金·柜田图 一、经济之变 1.农业的发展 (1)制瓷业:宋朝,五大名窑;元朝,青花瓷、釉里红 元·青花瓷 元·釉里红 宋代瓷窑分布图 一、经济之变 2.手工业的进步 官窑 南宋官窑窑址在今杭州一带。据文献记载,宋室南迁后,在首都临安(今杭州),先后设立了两个官窑,一是修内司窑,二是郊坛下窑。修内司窑与北宋汴京官窑、汝窑相似,都是紫口铁足,都有蟹爪纹开片。此窑地迄今尚未得到证实,南宋官窑传世器物以盘,碗、洗等圆器较多,器身有葵瓣、莲瓣诸式,造型精细规整。 汝窑 汝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明代文人品评把它列为首位,因而汝窑有“天下第一窑”的美称,汝窑窑址位于今河南宝丰清凉店,它主要为宫廷烧造青瓷,烧造时间不长,仅20年左右,所以传世品不多。汝窑青瓷代表了宋代青瓷工艺的先进水平,是中国青瓷史上的最高峰。 定窑 定窑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窑址在今河北省保定市曲阳涧滋村及东西燕村一带。从唐代时就开始烧制白瓷,至宋后期白瓷更是著称于世。此外还在白瓷胎上涂罩高温色釉,烧制出黑瓷、紫釉、绿釉以及白釉剔花等品种,并大量饰以花纹,因此定窑瓷器更加为世人所喜爱。 哥窑 相传宋代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俩,都在龙泉(今属浙江龙泉)建立窑厂,烧制瓷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