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新苏教版七上生物知识点归纳 第1单元 生物体的结构层次 第 1 章 认识细胞 第 1 节 走进生物学实验室 考点一:认识光学显微镜 ( 目镜: 放大物像 镜筒: 连接目镜和物镜 粗准焦螺旋: 粗调节 转换器: 转换镜头 物镜: 放大物像 载物台: 放置装 片 压片夹 : 支持装片 遮光器: 调节光线强弱 反光镜: 反射光线 镜座: 支持 镜柱: 支持 ——— 细准焦螺旋: 细调节 通光孔 通光孔: 通过光线 镜臂: 连接 ) 放大物像 调节光线强弱 升降镜筒 结构 名称 目镜 物镜 遮光器 反光镜 粗准焦螺旋 细准焦螺旋 结构特点 无螺纹,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有螺纹,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其上有大小不等的 光圈 有 两 个 面:平面镜 和 凹面镜 大 幅 度升 降 镜筒 小幅度升降镜筒 实际 意义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放大倍数 x物镜放大倍数 光强:小光圈+平面镜 光弱:大光圈+凹面镜 寻找 物像 调出更清 晰的物像 考点二:使用光学显微镜 1.步骤 (1)选择目镜:一般先选取放大倍数较低的目镜。 1 / 16 (2)选择物镜:通过转动转换器选择物镜,一般先选择放大倍数较低的物镜。 (3)对光:使物镜对准通光孔,转动反光镜,从目镜中可以看见整个视野是明亮的。 (4)制作、放置“标本”:制作简单的标本。将“标本”放到载物台上,使被观察的物体位于通光孔的中央。 (5)粗调节:调节粗准焦螺旋时,眼要从显微镜的一侧注视物镜的下降,将低倍镜与载玻片靠近。注意不要压碎盖玻片。通过目镜观察, 再微微向上调节粗准焦螺旋,直到看清物像为止。 (6)细调节: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2.与显微镜使用有关的知识 (1)成像特点:从目镜内看到的是实物的倒像。 (2)物像移动:物像移动的方向与玻片移动的方向相反,若将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则物像偏哪就向哪移动玻片标本。 (3)视野中污点位置的判断 ①视野中污点可能存在的位置为 目镜、物镜、玻片。 ②判断方法:转动目镜,若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目镜上;若污点不动,再移动玻片,这时如果污点移动,则污点在玻片上,如果污点不动,则污点在物镜上。 (4)低倍镜和高倍镜的成像特点 项目 视野范围 视野明暗 物像大小 细胞数目 镜头与标本的距离 低倍镜 大 亮 小 多 远 高倍镜 小 暗 大 少 近 (5)低倍镜换高倍镜方法 ①移:确定要观察的物像后,先把物像移到视野的中央; ②换:转动转换器换用高倍物镜; ③调:若光线暗可换用大光圈或凹面镜; ④转: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清晰。 考点三:认识常用的其他实验器具 1.观察器具:放大镜等。 2.解剖器具:解剖盘,解剖剪,镊子,刀片等。 3.计量器具:量筒,天平等。 4.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等。 5.通用器具:烧杯,试管,试管架,培养皿,研钵,滴管,药匙等。 考点四:遵守实验室安全规则 1.实验过程中,必须先仔细阅读实验指导,严格按照实验规范进行实验,特别要注意安全操作。 2.如果发生事故要正确处理。例如, 当实验试剂溅到眼中或皮肤上时,应该及时 2 / 16 用清水冲洗,情形严重的应该及时送医。 3.实验结束后,应该按要求处理实验生物,并彻底清洗实验器具等;使用过的实验试剂应该导入专门的废液缸;离开实验室前,要认真洗手,并关闭实验室水、电设备和门窗。 考点五:开展科学探究 1.科学探究的过程: (1)提出问题:提出问题是科学探究的开始。 (2)作出假设:假设是对问题的一种可能的解释。 (3)实验:实验是验证假设的基本途径,主要包括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包括实验、观察、调查及收集证据)等方面。 注意:科学探究需要设置对照实验(由对照组和实验组组成)。在对照试验中,实验组和对照组除了实验变量不同外,其他因素都相同(即要控制 单一变量)。 (4)得出结论和表达交流:分析现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