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丘市第一高级中学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阶段性测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 1.考古工作者在龙山文化时代的山西陶寺墓地中发现,占全部墓葬1.3%的大墓有木棺,随葬品多达一二百件;占全部墓葬87.3%的小型幕葬,绝大多数无任何葬具和随葬品,或仅有两三件随葬品。据此推知,当时( ) A.原始农业产生 B.部落联盟形成 C.阶层分化明显 D.礼乐制度出现 2.有学者认为,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及其从商王朝接受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官僚体制、典章制度、意识形态和文化结构,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意在强调分封制( ) A.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 B.加强了周王室的权威 C.推动了文化的交流认同 D.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3.下表为春秋前期的部分历史事件。这反映出当时( ) 时间 事件 公元前710年 宋太宰华督杀宋殇公 公元前709年 晋曲沃伯杀哀侯 公元前707年 陈桓公弟杀太子免代立 A.宗法制度遭到破坏 B.周天子控制力丧失 C.贵族政权逐渐瓦解 D.诸侯国间争夺激烈 4.下图中的四位思想家追求的共同理想是( ) A.怀仁政以相安 B.清静无为而治 C.中央集权 D.重建社会秩序 5.秦律规定,地方政府要定期对使用中的度量衡器进行校正,以保证度量准确,若误差超过规定范围,相关官员就要受到法律惩处。这一规定( ) A.有利于经济秩序的规范 B.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C.埋下了秦朝速亡的隐患 D.反映了中央集权的弱化 6.汉高祖刘邦认为没有同姓王国保卫中央政权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之一,于是大建同姓诸侯王国。在其统治时期的最后阶段,刘邦子弟同姓为王者计有九国。刘邦的做法( ) A.保证了刘氏政权的长治久安 B.埋下了王朝统治稳定的隐患 C.奠定了刺史监察制度的基础 D.解决了秦朝郡县制度的弊端 7.下表为汉武帝时期采取的治理措施,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政治 颁布“推恩令”、设置刺史 经济 将铸币权收归中央 思想 尊崇儒术 军事 反击匈奴侵扰 A.奠定了现代中国的版图 B.政权的更迭与民族交融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D.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8.唐朝时期,回纥、靺鞨等族人士,或任都护府副都护协管边疆,或任秘书省官职参与国史编纂,或任国子监助教讲授本族历法与汉儒经典。朝廷还为内附蕃族设“羁縻乡”,允其保部落、与汉民共耕;在长安、洛阳设“蕃坊”,许蕃商自主管理、免部分赋税。这体现出唐朝( ) A.边疆冲突引发统治危机 B.强制推行文化同化政策 C.开明政策推动多元共存 D.少数民族掌控核心政权 9.如下为唐朝三省六部制示意图。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 A.加强了中央集权 B.架空了皇帝权力 C.提高了官员素质 D.减少了决策失误 10.北魏时期,道武帝重用儒家学者,尊崇儒家学说。太武帝在继续这种政策的同时,又尊崇道教、排斥佛教。这些措施( ) A.说明了佛教日渐式微 B.使儒学开始成为正统 C.摧残了本民族的文化 D.旨在维护政权的稳定 11.南北朝时期,数学家祖冲之自幼便阅读了大量前人的数学文献。他坚持对每步计算都进行亲身的考核验证,在纠正典籍中的错误的同时加入自己的理解与创造,这使得他在圆周率密率的计算精确度方面领先世界近千年。这反映出,祖冲之( ) A.研究领域广泛 B.擅长历法推算 C.善于推陈出新 D.关注实用技术 12.如图为宋代行政文书流程图。这体现,宋代( ) A.冗官局面形势严峻 B.重视规范行政程序 C.宰相的权力被架空 D.国家治理追求高效 13.北宋初年,黄老之学十分流行。不仅皇帝崇尚黄老,一些名臣也是黄老之学的倡导者,宰相吕端在和宋太宗议事时就认为“国家若行黄老之道,以致升平,其效甚速”。当时黄老之学的流行缘于( ) A.积贫积弱局面出现 B.儒学正统地位衰微 C.国家亟需休养生息 D.政治风气因循守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