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省郑州外国语学校2025-2026学年高三上学期调研考试(3)历史试题 一、单选题 1.如表为中国新石器时期主要文化遗存简表(部分)此表反映了中华文化的( ) 时间 文化遗存 主要区域 表现 距今约7000—5000年 仰韶文化 黄河中游 彩绘陶器,栽培粟 大汶口文化 黄河下游 陶器,玉器,种植粟 河姆渡文化 长江下游 种植水稻,养蚕缫丝 A.源远流长 B.延续性 C.多源共生 D.多元一体 2.《吕氏春秋·慎势》载:“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适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适孽无别则宗族乱。”据此可知,“先王之法”旨在( ) A.开创天下为家的局面 B.强化中央集权统治 C.巩固奴隶制王朝统治 D.维护礼乐等级秩序 3.在殷墟甲骨卜辞中,商王打击周边不臣服的部族首领的记载比比皆是,其中不乏杀戮部族首领祭祀先王之事。而西周金文史料中,周王赏赐和任用部族首领的事情明显增多。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商周治国理念的差异 B.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C.早期人文精神的起源 D.分封制取代内外服制 4.春秋中叶,“郑之商人弦高,以贩牛之资,却秦师于滑,受郑君重赏”;战国初年,“卫人吴起,家累千金,弃商从戎,后为鲁将”;战国中期,“赵之郭纵,冶铁致富,得见赵王,议及国政”。这些记载可用于研究春秋战国时期( ) A.商业经营的领域扩大 B.官僚政治体制初步建立 C.农商并重观念的流行 D.社会阶层的流动性特征 5.秦朝在全国“设乡三老,掌教化;置啬夫,职听讼、收赋税;立游徼,循禁贼盗”,且要求“黔首(百姓)相伍,十家为什,五家为伍,什伍连坐”,又“令黔首自实田”,还“刻石颂秦德,明法度,仪则备具,皆有法式”。秦朝这些举措( ) A.实现了国家统治的长治久安 B.顺应了巩固大一统的现实需求 C.消除了地方割据的潜在隐患 D.完成了秦法律条文的系统整合 6.下面是学者对汉初及汉武帝时期中枢权力运作情况所作的统计(局部)这种变化反映了( ) 时期 尚书令等近臣参与决策次数(年/次) 丞相参与决策次数(年/次) 汉初 1.3 9.1 汉武帝时期 7.6 3.4 A.地方势力的快速崛起 B.行政效率的显著提升 C.中枢机构的全面革新 D.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7.汉武帝时期,盐铁官营政策规定:“敢私铸铁器煮盐者,釱左趾,没入其器物”,同时在产盐铁地区设盐官、铁官,组织生产和销售。而东汉初期,“罢盐铁之禁,纵民煮铸,入税县官如故事”。这种变化表明( ) A.政府财政状况得到显著改善 B.地方豪强势力控制了盐铁生产 C.重农抑商政策发生根本转变 D.国家对经济策略的适配性调整 8.历史阶段特征是历史基础知识的高度概括和浓缩,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我们加深对历史的认识。某同学在复习某一阶段历史时设计了如下思维导图。下列选项中,与这一历史时期阶段特征相符的是( ) A.从四分五裂到大一统国家 B.江南开发与民族融合 C.“盛世”与"危机”并存 D.传统主流思想的巩固 9.南朝时,东海世家王氏与富商满氏联姻,御史中丞沈约奏弹称:王源乃高门望族,“(满)璋之姓族,士庶莫辨。王满连姻,实骇物听”,要求惩处王源。沈约此举源于( ) A.商人地位的提升 B.豪强势力的膨胀 C.阶层流动的加快 D.门阀制度的影响 10.下面是关于宝历二年(公元826年)时任泾原节度使的记载,据此可知( ) 朝代 出处 事迹 唐代 《李有裕妻曹氏墓志》 自晋州刺史授天德防御使……(宝历)二年,授节钺,镇於安定(安定,泾州的别称,即泾原) 五代 《旧唐书·李祐传》 李祐……出为泾州刺史、泾原节度使 五代 《旧唐书·文宗纪》 以泾原节度使李岵为齐、德等州节度使,改名有裕 北宋 《新唐书·李祐传》 李祐字庆之,后擢夏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