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京剧趣谈 观察这两根马鞭,说说它们的不同。 骑马工具 功能: 驱策马匹,控制其方向与速度,是一个纯粹的实用工具。 造型: 通常由皮条、木杆等结实耐用的材料制成,长度适中,便于骑手操作。 使用场景: 在真实的骑马过程中使用。 京剧表演道具 功能: 代表马匹,并延伸为一种舞蹈道具和人物身份的象征,是一种艺术符号。 造型: 装饰精美,通常带有彩色丝穗(髯口)。鞭梢的颜色、样式可能与人物性格、地位相关(如项羽用黑色,昭君用白色)。 使用场景: 在舞台表演中使用。演员通过虚拟的、程式化的动作(如挥鞭、勒缰、趟马),来表现骑马的状态、环境和人物情绪。它不追求“真”,而追求“美”和“像”。 rán 用马鞭来表演骑马、用船桨来表示行船、用“跑圆场” 代替 千里之行……这些都是京剧虚实结合表演的精髓。舞台上没有马,却可见骏马奔腾;舞台上没有河水,却能现一叶扁舟。这种看似“虚假”的表演,为何能使京剧成为国粹?京剧表演中究竟蕴含着怎样的智慧与趣味?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京剧趣谈》,去了解京剧表演艺术这种“无中生有”的惊人魅力吧! 京韵初探 01.京剧简介 京剧简介 京剧是中国影响最大的戏曲剧种,被誉为“国粹”。 京剧并非源自一地,而是各地方戏曲融汇与创新的结晶。在1790年的清乾隆年间,来自南方的“四大徽班”进京演出,与来自湖北的汉调艺人合作,并吸收了昆曲、秦腔等多种地方戏曲的精华,最终在北京形成了这个全新的剧种。 四大行当 生: 男性角色 老生:中年以上男子 小生:青年才俊 武生:勇武战将 四大行当 旦: 女性角色 青衣:端庄娴静的女子 花旦:活泼俏丽的少女 武旦:巾帼女将 老旦:老年妇女 四大行当 净: 俗称“花脸”,性格粗犷、豪迈的男性,以脸上勾画丰富多彩的图案为标志,声音洪亮宽阔。 四大行当 丑: 喜剧角色。鼻梁上勾画一块“豆腐块”,动作幽默、语言诙谐,分为文丑和武丑。 表演形式 京剧是一门综合表演艺术,将四种艺术手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带领观众进入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 唱:歌唱 念:念白 做:表演 打:武打 虚拟之妙 02.课文-马鞭 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一说马鞭解决了京剧表演中的哪一个难题? 1.中国古人时常要骑马。可骑马在舞台上没办法表现,舞台方圆太小,马匹是无法驰骋的。真马出现在舞台上,演员也怕它失去控制。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解决得无比漂亮。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出来。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 难题:在舞台上骑马。 现实情况一:舞台太小。 现实情况二:真马难控制 从第一段中找出用马鞭代替骑马有哪些妙处? 课文第一段和第二、三段所写内容虽然都是京剧表演中的道具,但它们之间有相同也有不同,请你找一找。 2、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比如《拾玉镯》中小姑娘绱鞋底,鞋底是实的,针线可是虚的,但在演员手里,“无”远远胜过了“有”。 3、再比如宴席上的酒壶酒杯。主人一声吩咐“酒宴摆下———,仆人立刻把酒壶酒杯端上舞台。主人和客人举杯喝酒,一杯又一杯,但就是不见吃饭吃菜,可客人也一样“饱”了。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比如《金玉奴》中有一个细节,小生演员用饭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