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初中生物课件、教案、试卷中心
用户登录
资料
搜索
ID: 24279099
【核心素养】6.2.3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生物八年级下册(含教学反思)
日期:2025-11-27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52次
大小:27814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3
张
人教
,
教学
,
下册
,
八年级
,
生物
,
2024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课题名称 6.2.3 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课型 新授课 教学内容分析 1、教材地位与作用 本节内容是遗传学知识的基石,承上启下,至关重要。它上承《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中关于基因、DNA、染色体的基础概念,下启《人的性别遗传》和《生物的变异》等章节。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是科学史上的经典范例,其揭示的基因分离定律和显隐性规律是理解生物遗传现象的核心原理。第二部分“禁止近亲结婚”则是该原理在社会生活、优生优育中的重要应用,体现了科学知识服务社会的价值,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2、教学分析 本节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这一科学史实入手,通过分析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构建“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基因型”、“表现型”等核心概念,并最终理解基因的传递规律。然后将此规律应用于解释人类遗传病,引出“禁止近亲结婚”的科学依据。重点培养学生分析实验数据、进行逻辑推理的科学探究能力,以及运用遗传图解解释生命现象的能力。 3、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掌握显性性状、隐性性状、显性基因、隐性基因的概念。 2、理解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的过程和结果。 3、能够用遗传图解解释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现象。 教学难点: 1、等位基因的概念及基因的分离与组合对性状表现的影响。 2、基因型(如DD, Dd, dd)与表现型(如高茎、矮茎)的区别与联系。 3、近亲结婚增大隐性遗传病发病概率的原理。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对遗传现象充满好奇。他们已学习了基因、DNA、染色体的基本关系,但对基因如何控制性状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晰。学生可能会对“为什么子一代表现显性性状,子二代又出现隐性性状”感到困惑,其难点在于将微观的基因分离与宏观的性状表现联系起来。教学中需利用直观的图解、生动的类比和小组合作探究,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构建概念模型。 学习目标 生命观念:形成“结构与功能观”、“遗传与变异观”,认识到基因通过特定的规律控制生物的性状,生命的延续有其内在的遗传规律。 科学探究:通过分析孟德尔实验数据,学习“假说-演绎”的科学方法,提升分析、推理、归纳和表达的能力。 科学思维:培养基于证据进行逻辑推理的思维习惯,能够运用遗传图解解释和预测简单的遗传现象。 社会责任: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认同优生优育的科学道理,并向家人和社会宣传“禁止近亲结婚”的意义,增强社会责任感。 学习评价 自我评价表 项目 评价内容 掌握情况 很好 一般 不好 科学知识 1 能说出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概念 2 能用遗传图解解释简单遗传问题 探究能力 能分析孟德尔实验并得出结论。 科学态度 理解了禁止近亲结婚的科学依据 小组评价表 评价内容 得分标准 成员一 成员二 成员 三 团队精神 5分:能高效分工合作完成任务 3分:重大问题能有效沟通 1分:各自独立,不能完成任务 实施能力 5分:能准确设计详细的实验过程和所用实验道具。 3分:能设计出大概方框架,但不够准确和详细。 1分:不能设计出任何过程和方案。 结果展示能力 5分:表述清晰完整,科学、客观、简洁。 3分:表述完整度和清晰度一般。 1分:不能有效表述实验结果和结论。 总分 设计思路 本课以“科学史线”和“概念建构线”双线并进。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为情境和主线,采用“现象→问题→假设→推理→结论→应用”的探究式教学模式。通过任务驱动,引导学生像科学家一样思考,逐步构建核心概念。利用多媒体动画演示基因的分离过程,化解难点。最后将抽象规律与“禁止近亲结婚”这一现实问题相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体现科学的社会价值。 教学流程 导入(3分钟)→ 任务一:揭秘孟德尔的豌豆实验(15分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
立即下载
免费下载
(校网通专属)
登录下载Word版课件
同类资源
人的性别决定 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导学案(苏教版)(2025-11-24)
生命起源的探索 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课件(苏教版)(2025-11-24)
生命起源的探索 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教学设计(苏教版)(2025-11-24)
生物的遗传物质 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导学案(苏教版)(2025-11-24)
生物性状的决定 初中生物学八年级下册导学案(苏教版)(2025-11-24)
上传课件兼职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