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81544

4.8.2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教学设计(表格式)2024-2025学年北师大版七年级生物学下册

日期:2025-11-06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91次 大小:533853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4.8.2人,生物学,七年级,北师大,学年,2024-2025
  • cover
教学设计 课时及课题 人体细胞获得氧气的过程 课型 新授课 章/单元复习课□ 专题复习课□ 习题/试卷讲评课□ 学科实践活动课□ 实验课□ 其他□ 教学内容分析 大单 元主题是 人体 细胞 获得 氧气 的过 程。分为3课时 分别是:第 1课时 呼吸 系统 组成 与呼 吸道 功能(结构基础) ; 第2课时 呼吸 运动 与肺 通气(动 力机制) ; 第3 课时 气体 交换 与运 输(肺泡 → 血液 → 细胞) 。 本节课是起到承上 启下 的作用。基于 第1课时 呼吸 系统 的结构(如呼吸道、肺), 解释 气体 进出肺泡 的动 力来 源 ; 为 第3课时 “ 肺泡 气体 交换 ”提供 前提 ———若无 呼 吸运 动驱 动气体流 动 , 气体 交换 无法 完成。 生命观念结构 与功能观(膈肌 运动 → 胸腔压 力 变化 → 气体流动)理解 呼吸 运动 的物 理机制 ,建立 “ 结 构适 配功能 ”的生物学逻辑。科学 思维模型构建(制作 呼吸 运动模型 解释 吸气/呼气 原理)将抽 象压 力变化具 象化 ,培养空间推 理与科学建模 能力。探究 实践实验验证(如针 筒模拟胸腔容 积变 化对 气流 的影 响)通过 动手 实验 强化 实证 意识 ,提 升控 制变 量与观察 能力。态度 责任健康 意识( 呼 吸受 阻的 危害)联系窒息 等案例 , 激发保护 呼吸 系统 的责任感。 呼吸 运动依赖肌肉 、骨骼 、神经 的协 同 ,感悟 生命 活动 的精 密性 。通过模型 与 实验探究 呼吸机制 ,培养 “ 证据-结论 ”的科 学思 维习 惯 。 理解 呼吸 重要 性 ,倡导 远离 吸烟 、加 强锻炼等健康 生活 方式。 本课 时是 单元 “ 动力枢纽 ”,通过模型 与实验揭示呼 吸运 动原 理 ,为微观气体 交换 奠基 ,串联 结构认知 与功能分析 ,推动 学生从 “ 知识记忆 ” 向 “ 机制 解释 ”的 思维 升级。 学习者分析 学生 已掌握第 1课时 内容: 呼 吸系统组 成(鼻腔 、 气 管 、肺等) 及 呼吸道对 空 气的 净化 作用 ,能描述肺 泡的 结构特点(如薄壁 、毛细 血管 丰富) ,但对 气体 进出 肺泡 的动 力机制缺 乏认 知。部分 学生 通过体育课体验过 运动 后呼 吸加快的现象,但 未从 生物 学角度理 解其 原理 ,存在“ 呼吸仅靠肺部 自 主 完成 ”的迷 思概 念 。能识 别 简单 生物 结构(如肺 泡模 型) ,但解释动 态生 理过 程(如胸腔压 力变化) 时逻辑性 较弱 ;具 备初 步实验观 察能 力 ,但验证膈肌收 缩与 气体流动 关系实验 需教 师引导。 对“ 呼吸 如何 产生 ”的机制好 奇 ,尤其 关注 窒息 、肺炎 等真 实案例 ;偏好 动手操作 (如制作 呼吸模型) 与可视化 工具(动画 、模拟 实验) ,以化 解抽 象概 念的 理解 障 碍。 从 “ 结构描述 ”( 第 1课时) 向 “ 机制 解释 ”(本课时) 进 阶 ,构建 “ 肌肉收 缩 → 压力变化 → 气体流动 ”的 因 果逻辑链 ,为 第3课时“ 气体 交换 ”奠定 动力基础。 通过构建 呼吸模型(如改 变胸腔容 积观 察气流) ,培养“ 现象观察 → 假设 提出 → 实 证推 理 ” 的科 学探 究路 径。 - 5 - 潜在 学习 困难是难 以将 膈肌 升降 、肋 骨运 动与胸腔 容积 变化 的空间 关 系可视 化 ,易混 淆“ 呼吸 运动 ”(肺通 气) 与“ 气体 交换 ”(扩散 作用) 。呼吸 运动 涉及 物理( 气压流动) 与生 理学 知识 ,部分 学生因 学科壁 垒难以理 解“ 肌肉收缩 如何驱 动气体流 动 ”。误认 为“ 吸气 时肺部主 动扩 张 ”(实为胸腔扩张 导致肺被 动扩 张), 或忽 略呼 吸系统与 循环 系统 的协 同性(如仅关 注肺 通气 , 忽视后续运 输) 。 学生处于“ 半具体半抽象 ”思维 阶段 ,需通 过实验探 究与模型建构 ,将呼 吸运 动的物理机制 转化 为可操作 、可视化的 学习体验 ,突破“ 结构-功能-系统 ”的认 知 断层 , 最终实现从现象观察 到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