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保密★启用前 2025学年顺德区普通高中高三教学质量检测(一) 历史试题 2025.11 本试卷共6页,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并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填涂考生号。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一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小臣是商王室的侍从。出土甲骨显示,武丁时期任用小臣担任临事职官,负责某类特定事务。康丁之后小臣数次作为商王贞问的参战人选。帝辛赐封小臣于边域,其获得建族立邑的资格,可受封为侯、亚。这表明商代晚期 A.对外战争频繁 B.早期国家形成 C.王权不断加强 D.分封制度确立 2.西汉帛书《黄帝四经》的《立命》篇记载“(黄帝曰)唯余一人,口乃配天,乃立王、三公,立国,置君、三卿。数日,历月,计岁,以当日月之行。”《果童》篇记载“黄帝问四辅曰:唯余一人,兼有天下。”这些记载 A.带有天人感应思想的深刻烙印 B.反映了黄老之学蕴含入世色彩 C.成为封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 D.表明了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3.北魏太和九年(485年),给事中李安世上书称:“州郡之民,或因年俭流移,弃卖田宅,漂居异乡,事涉数世。三长既立,始返旧墟,庐井荒凉,桑榆改植。事已历远,易生假冒……侥幸之徒兴,繁多之狱作。”为此,北魏采取的措施是 A.诏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 B.以地及色参定肥瘠,而分五等,以定税则 C.(杂费)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D.居人之税,秋夏两征之,其租庸调、杂徭悉省 4.研究某一时期的孔子形象,可提取的关键词有“先师、先圣、宣父”“得道真官、儒童菩萨”“送子、施雨、降福”“非圣薄孔之风”等。这反映该时期 A.理学世俗化 B.玄学的盛行 C.儒学的复兴 D.开放的风气 5.宋太祖撤除宰相座位是宋人笔记中的经典故事,描述了宰相奏事由坐而立的变革过程。有学者整理了唐至宋初的常朝(包括朔望朝参、常日早朝等)形式。 表 唐五代宋初创置的常朝 年代 常朝 赐坐有无 唐前期 宣政殿正衙常参 无赐坐 紫宸殿常日视事(常日入閤) 无赐坐 紫宸殿朔望入閤 无赐坐 唐后期 延英奏对宰相奏事 赐坐、赐茶 五代后唐 百官起居 无赐坐 宋初 常起居 无赐坐 ———根据《宋史》《唐六典》《五代会要》《册府元龟》整理 据此可推断 A.宋代君权加强证据不足 B.历史书写具有复杂性 C.私人笔记史料价值较低 D.唐以来相权反复变化 6.明清时期,陕北、秦巴山区等地一直保持着俭朴、醇厚的民风。明代中晚期崇尚奢华、无视贵贱的风气首先在西安府兴起,乾嘉时期扩展到陕南汉中一带。这一差异主要源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政权更替的影响 C.地域文化的差异 D.工商业市镇兴起 7.两次鸦片战争时期,西方国家在谈判与签订条约时往往要求清廷必须派遣全权大臣,但清政府坚持派遣钦差大臣或便宜行事全权大臣。19世纪60年代,清政府却主动任命全权大臣,以对外议订通商条约。这表明,清政府 A.主动推动政治改革 B.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C.践行中体西用思想 D.调适制度以维护统治 8.1895年,山西举人刘大鹏进京参加会试,只在日记中略带同情地记录了山西公车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