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六单元 学习之道 阅读觉醒 群文串烧 建议用时:50分钟 语篇一 (2024重庆九龙坡期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 天地之所贵者人也,圣人之所尚者义也,德义之所成者智也,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 虽有至圣,不生而知;虽有至材,不生而能。文、武师姜尚,周公师庶秀,孔子师老聃。 人不可以不就师矣。夫此皆上圣也,犹待学问,其智乃博,其德乃硕,而况于凡人乎? 是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易》曰:“君子以多志前言 往行,以畜其德。”是以人之有学也,犹物之有治也。故夏后之璜,楚和之璧,虽有玉 璞卞和之资,不琢不错,不离砾石。而况君子敦贞之质,察敏之才,摄之以良朋,教之 以明师,文之以《礼》《乐》,导之以《诗》《书》,赞之以《周易》,明之以《春 秋》,其不有济乎?《诗》云:“题彼鹡鸰,载飞载鸣。我日斯迈,而月斯征。夙兴夜寐, 无忝尔所生。”是以君子终日乾乾进德修业者非直为博己而已也盖乃思述祖考之令·问 而以显父母也。 夫道成于学而藏于书,学进于振而废于穷。是故董仲舒终身不问家事,景君明经年 不出户庭,得锐精其学而显昭其业者,家富也;富佚若彼,而能勤精若此者,材子也。 倪宽卖力于都巷,匡衡自鬻于保徒者,身贫也;贫厄若彼,而能进学若此者,秀士也。 当世学士恒以万计,而究涂者无数十焉,其故何也?其富者则以贿玷精,贫者则以乏易 计,或以丧乱期其年岁,此其所以逮初丧功而及其童蒙 者也。是故无董、景之才,倪、 匡之志,而欲强捐家出身旷日师门者,必无几矣。夫此四子者,耳目聪明,忠信廉勇, 未必无俦 也,而及其成名立绩,德音令问不已,而有所以然。夫何故哉? 徒以其能自托于先圣之典经,结心于夫子之遗训也。《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是故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 (节选自王符《潜夫论·赞学》,有删改) 【注】 ①问:同“闻”,声望、名声。②童蒙:幼稚而蒙昧。③无俦:没有能够与之相比的, 无法匹敌。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断句,请将下面句子中相应位置的字母圈出来。(3分) 是以君子A终日乾乾进德B修业者C非直为博己D而已也E盖乃思述祖考之F令问G而 以显父母也。 【答案】 CEG(3分) 【解析】 正着断。根据前后文的语境,这句话在段末,是总结上文的句子。从前 往后看,如果在A处断开,“是以”是因此的意思,“因此君子”这话没说完,所以不能在A处断 开;再看B处,“进德”和“修业”明显是并列结构,所以不能在B处断开;再看C处,“是以君子 终日乾乾进德修业者”语意完整,我们学过“……者,……也”的固定句式,可以看看后面有没 有“也”,E处前有“也”,所以可在C处和E处断开;再往后看,“思述祖考之令问”是动宾结构, “祖考之令问”是偏正结构,作“思述”的宾语,“之”为助词“的”,中间不应断开,应在“问”后断 开,因此最后一处在G处断开。 倒着断。从后往前看,“显父母也”,语意似乎完整,H处可断可不断;再往前看G处, “而以显父母也”似乎也能说得通;再往前看F处,“之”为助词“的”,所以F处不能断开,那“令 问而以”说不通,所以可在G处断开;再往前看,“也”和“盖”不能连用,所以可在E处断开; 再往前看,“……者,……也”是固定句式,所以可在C处断开。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C A.学问,指学习和考察,与《礼记·中庸》中“学问思辨”的“学问”意思相同。 B.利,意为“使……锋利”,与《劝学》“蚓无爪牙之利”一句中的“利”意思和用法不同。 C.令,意思是“使”“让”,与成语“利令智昏”中的“令”意思相同。 D.徒,意思是“只不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