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295498

第五课 遵守实验场所的安全原则《新时代中小学生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九上

日期:2025-11-25 科目:校本课程 类型:初中素材 查看:61次 大小:191450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4
第五,遵守,实验,场所,安全,原则
  • cover
第五课 遵守实验场所的安全原则 在一节化学课上,九(2)班的学生们正在学习红磷在氧气中燃烧的课程。在 老师讲授完理论知识后,学生们来到学校实验室进行相关实验。实验开始前,老 师讲解了注意事项并且提醒学生们千万不能将红磷与高锰酸钾混合。但是小李 没听老师的讲解擅自做起了实验。他将高锰酸钾和红磷混合,还用手拿着酒精 灯给试管直接加热。这样的操作让两者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最终造成试管爆 炸,小李被玻璃碎片扎伤了手臂,被老师和几位同学送往医院。包扎好手臂后, 小李表示很后悔没有仔细听老师的讲解,如果自己遵守实验室的规则,就不会发 生这样的事情了。 实验场所是老师进行化学、物理等课程教学的场所,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 提高学生知识创新和科技创新能力、全面实施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要基础场地。 了解并遵守实验场所的安全原则,一方面能保证学习活动正常开展,另一方面则 可以帮助我们从容应对突发紧急情况。 实验室事故指的是在实验教学中发生意外造成人身伤亡或者直接经济损失 的事件。这类事件往往有如下特征: 39 新时代中小学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九年级 上 1.实验过程中发生了意外,造成比较严重的人身伤害,学校实验室、医务室 无法处置,需要送医院进行治疗。 2.实验过程中发生意外导致起火,无法自行灭火,必须动用灭火器或消防出 警才能灭火。 3.事故造成经济损失超过1000元。 4.实验室器材、药品被盗。 5.实验室工作人员触犯刑律被追究刑事责任。 按照危害程度,实验室事故可以分为两个级别:重大事故和一般事故。重大 事故为事故致人重伤的,消防出警灭火的,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00元的,被盗 器材不能追回造成社会危害的,工作人员被追究刑事责任的。而一般事故则是 致人受轻伤到医院简单处理的,使用灭火器就能灭火的,经济损失在1000~ 10000元之间的,药品被盗但没有造成危害或者被追回的。 具体到事故类型,实验场所常见的有火灾、爆炸、毒害、机电伤人、设备损坏 五种事故类型。下面我们来逐一了解实验场所中可能发生的事故及原因。 1.火灾性事故 几乎所有的实验室都可能发生火灾性事故。酿成这类事故的直接原因是: (1)同学们结束实验后忘记关电源,致使设备或用电器具通电时间过长,温 度过高而着火,严重的话还会导致火灾。 40 第五课 遵守实验场所的安全原则 (2)实验室本身的供电线路老化、超负荷运行,导致线路发热而着火。 (3)实验人员对易燃易爆物品操作不慎或保管不当,使火源接触易燃物质而 着火。 2.爆炸性事故 爆炸性事故多发生在存放有易燃易爆物品的实验室,尤其是在化学课堂上, 一些物质的混合也可能导致爆炸,比如本课《情境生发》中的试管爆炸就是两种 物质反应造成的。除此之外,还有以下原因: (1)违反操作规程使用设备有可能导致爆炸,比如直接用酒精灯固定加热 试管。 (2)设备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易燃易爆物品泄漏,遇火花而引起 爆炸。 (3)实验人员对易燃易爆物品处理不当,导致燃烧爆炸;该类物品(如三硝基 甲苯、苦味酸、硝酸铵、叠氮化合物等)受到高热、摩擦、撞击、震动等外来因素的 作用或与其他性能相抵触的物质接触,就会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 体和热量,引起爆炸。 (4)强氧化剂与对其性质有抵触的物质混存能发生分解,引起燃烧和爆炸。 (5)由火灾事故引起的仪器设备、药品等爆炸。 3.毒害性事故 毒害性事故多发生在有化学药品和剧毒物质的实验室。酿成这类事故的直 接原因是: (1)将食物带进有有毒物质的实验室,造成误食中毒。 (2)设备设施老化,存在故障或缺陷,造成有毒物质泄漏,酿成中毒事故。 (3)管理不善,操作不慎或违规操作,实验后对有毒物质处理不当,造成有毒 41 新时代中小学生命安全与健康教育 九年级 上 物品散落流失,引起人员中毒、环境污染。 (4)实验过程中不当操作导致接触有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