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教学设计 课程基本信息 学科 历史 年级 七年级 学期 春季 课题 13课 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 适用对象 B层学生 教科书 书 名:中国历史教材 -出卷网-:人民教育-出卷网- 出版日期:2024年10月 教学目标 1.宋代海路交通路线图、元朝交通路线图等历史地图及文献资料,精准定位宋元时期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网络布局,了解宋元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交通状况及新发展,培养史料实证能力与时空观念。 2.多维分析与历史阐释:通过梳理宋元时期海外贸易繁荣的具体表现,从政府管理措施、对外政策导向、交通条件改善等多个维度,系统分析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提升时空观念、史料实证素养,强化历史解释能力。 3.文化交流与价值感悟:通过研习宋元时期中外文化交往的基本实,清晰认识中国古代文化在科技、艺术、思想等领域对世界文化发展的重要贡献,厚植家国情怀,增强文化自信与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依托马可·波罗见闻,深度解析宋元海外贸易繁荣状况与成因。 2.结合马可·波罗经历,梳理中外文化交往史实与影响。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从马可·波罗的视角,认识宋元时期中外文化交流对中国和世界文明发展的深远影响。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 马可·波罗(1254—1324) 教师简介马可·波罗,并用AI模拟马可·波罗描绘元朝都市的繁华: “外国巨价异物及百物之输入此城者,世界诸城无能与比……有如川流之不息。”马可·波罗口中的城市是哪里?他又是如何跨越千山万水来到这里的呢?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跟随马可·波罗的脚步,深入了解辽宋夏金元时期的对外交流情况。 解读学习目标,明确本节课的重难点。 (二)新课讲授: 一、路线———发达的中外交通 展示马可·波罗来华路线图与宋元交通路线图,引导学生对照观察,讲述马可·波罗的跋涉路线,分析其与当时交通路线的关联。 宋代海路交通路线图 请学生读地图指出宋代海路交通线经过的国家和地区。 创设情境:“如果你是马可·波罗,在宋代走海路来华,海路交通线情况?”宋朝,海路交通发达,形成多条航线,可通往多个国家和地区。近可通往日本、朝鲜半岛、东南亚、印度,远可至波斯湾、阿拉伯半岛、非洲东海岸。海路成为当时最主要的交通路线。 活动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宋朝时海路发达的原因?(从政、经、科技发展角度分析) 结合情境讲解宋代海路发达原因。 材料: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摘编《海上丝绸之路》 学生分析归纳:①陆上丝绸之路受阻。②经济重心南移,南方海上贸易频繁③海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④海路交通日渐发达。⑤造船、航海技术进步。 过渡语:假如马可·波罗在元朝又进行了一次旅行,他可能会走怎样的路线呢?对比宋、元交通路线图,以马可·波罗在元朝的可能行程,总结交通路线发展变化。 学生回答:变化:①由海路为主变为海陆并举;②路线多,可到达的范围更广,由最远到达波斯湾及东非海岸到欧洲。③陆上交通以大都为中心向四周辐射。 过渡语:宋元时期,中外交通路线的高度发达,为当时繁荣的海外贸易提供了重要的交通保障。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这一时期,繁荣的海外贸易。 二、贸易———繁荣的海外贸易 AI模拟马可·波罗对泉州港的描述:我从未见过如此繁忙的港口,刺桐港每日进出船只难以计数,货物如山堆积,香料、丝绸、瓷器,应有尽有,实乃商贸之天堂 !师语:同学们知道马可·波罗口中描绘的大港口是哪里吗?类似的大商港还有哪些?(学生回答)刺桐港是古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