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二单元 百家争鸣 阅读觉醒 群文串烧 建议用时:50分钟 语篇一 (2024广东肇庆联考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20分) (一) 滕文公问为国。 孟子曰:“民事不可缓也。《诗》云:‘昼尔于茅,宵尔索绹 ;亟其乘屋,其始播 百谷。’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 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 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阳虎曰:‘为富不仁矣,为仁不富矣。’夏后氏五十而贡 , 殷人七十而助,周人百亩而彻,其实皆什一也。彻者,彻也;助者,藉也。 龙子 曰: ‘治地莫善于助,莫不善于贡。’贡者,校数岁之中以为常。乐岁,粒米狼戾, 多取之而不为虐,则寡取之;凶年,粪其田而不足,则必取盈焉。为民父母,使民盻盻 然,将终岁勤动,不得以养其父母,又称贷而益之,使老稚转乎沟壑,恶在其为民父 母也?夫世禄,滕固行之矣。《诗》云:‘雨我公田,遂及我私。’惟助为有公田。由此 观之,虽周亦助也。设为庠序学校以教之。庠者,养也;校者,教也;序者,射也。夏 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学则三代共之,皆所以明人伦也。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 有王者起,必来取法,是为王者师也。《诗》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文王之谓也。 子力行之,亦以新子之国!” (节选自《孟子·滕文公上》) (二) 自孔子没,诸子各以所闻著书,而皆不得其源流,故其言无有统要,若孟子,可谓 深于《诗》而长于《春秋》者矣。其道始于至粗,而极于至精。充乎天地,放乎四海, 而毫厘有所必计。至宽而不可犯至密而不可察此其中必有所守而后世或未之见也。 (节选自苏轼《孟轲论》) 【注】 ①索绹:搓绳索。②贡:贡纳。与下文的“助”“彻”都是儒家传说的征收赋税的 方法。③龙子:古代的一位圣贤。④盻(xì)盻:勤苦不休息。 1.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下面句子中相应位置的字母圈出来。(3分) 至宽而不可A犯B至密而不C可察D此其E中必有F所守G而后世或未之H见也。 【答案】 BDG(每处1分) 【解析】 正着断。“至宽而不可”语意不完整,“不可”应该和“犯”连在一起,故在 B处断开。句子里面有两个“至”和“而不可”,可以判断句子结构一致,也就是“至宽而不可 犯”和“至密而不可察”两句结构一致,故在D处断开。后面的“此其中”不能断开,“必有”后 面需要宾语,所以E、F两处不能断开。后面的“而”表示转折,其前面有时需要停顿,可 以暂时先在G处断开,“而后世或未之见也”语意完整,中间不断,所以在G处断开。 倒着断。“未之见也”的结构,与教材中我们学过的“未之有也”的结构相同,H 处不可断开。“而后世或未之见也”语意完整,可先在G处断开。往前看,“所守”构成所 字结构,作“有”的宾语,F处不可断开。“其”和“中”中间也不能断开。往前看,句子中 有两个“不可”,但A处把“不可”与“犯”断开,而C处把“不”和“可察”断开,都不合乎逻辑, 所以这两处都不断。“至宽而不可犯”“至密而不可察”是对“其道”的进一步解释,两个句 子又是对称的结构,因此可在B处和D处断开。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C A.滕文公,是战国中期滕国国君的谥号。君主的谥号由礼官确定,大臣的谥号由朝廷赐予。 B.“乐”,与“凶”相对,指收成好的年景,与《论语·八佾》中“人而不仁,如乐何”的“乐” 含义不同。 C.诸子,文中是指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其中以道、法、农三家影响最深远。 D.“始”,与《老子·第六十四章》中“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的“始”含义相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