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第三单元 多样的文化 真题觉醒 建议用时:40分钟 一、(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8分) 江 上【注】 冯 至 子胥望着昭关以外的山水,世界好像换了一件新的衣裳,他自己却真实地获得了真 实的生命。时节正是晚秋,眼前还是一片绿色,夏天仿佛还没有结束。向南望去,是一 片人烟稀少的平原。 他在这荒凉的原野里走了三四天,后来原野渐渐变成田畴,村落也随着出现了,子 胥穿过几个村落,最后到了江边。 太阳已经西斜,岸上三三两两集聚了十来个人:有的操着吴音,有的说着楚语。有 人在抱怨,二十年来,这一带总是打过来打过去,弄得田也不好耕,买卖也不好做。一 个上了年纪的人说:“前几年吴王余昧死了,本应该传位给季札,但是季札死也不肯接 受,退到延陵耕田去了。一个这样贤明的人偏偏不肯就王位,要保持他的高洁。” “他只自己保持高洁,而一般人都还在水火里过日子,———我恨这样的人,我们都 是吃了他高洁的苦。”一个年轻人愤恨地说。 那老年人却谅解季札:“士各有志。他用行为感动我们,不是比做国王有意义得多 吗?———就以他在徐君墓旁挂剑的那件事而论,对于友情是怎样好的一幅画图!” 季札在死友墓旁挂剑的事,子胥从前也若有所闻,他再低下头看一看自己佩着的剑, 不觉起了一个愿望:“我这时若有一个朋友,我也愿意把我的剑,当作一个友情的赠 品,———而我永久只是一个人。”子胥这样想时,也就和那些人的谈话隔远了,江水里 的云影在变幻,他又回到他自己身上。这时江水的上游忽然浮下一只渔船,船上回环不 断地唱着歌: 日月昭昭乎侵已驰, 与子期乎芦之漪。 面前的景色,自己的身世,日月昭昭乎侵已驰,是怎样感动子胥的心!他听着歌声, 身不由己地向芦苇丛中走去。 西沉的太阳把芦花染成金色,半圆的月也显露在天空,映入江心,是江里边永久捉 不到的一块宝石。渔夫的歌声又起了: 日已夕兮予心忧悲, 月已驰兮何不渡为? 歌声越唱越近,渔舟在芦苇旁停住了。子胥身不由己地上了船。 多少天的风尘仆仆,一走上船,呼吸着水上清新的空气,立即感到水的温柔。子胥 无言,渔夫无语,耳边只有和谐的橹声,以及水上的泡沫随起随灭的声音。船到江中央, 水流变得急骤了,世界回到原始一般地宁静。子胥对着这滔滔不断的流水,他想这是从 郢城那里流来的。他立在船头,身影映在水里,好像又回到郢城,因为那里的楼台也曾 照映在这同一的水里。他望着江水发呆,不知这里边含有多少故乡流离失所的人的眼泪。 父亲的、哥哥的尸体无人埋葬,也许早已被人抛入江心;他们得不到祭享的魂灵,想必 正在这月夜的江上出没。郢城里的王公们都还在享受眼前的升平,谁知道这时正有一个 人在遥远的江上,想把那污秽的城市洗刷一次呢。子胥的心随着月光膨胀起来…… 他再看那渔夫有时抬起头望望远方,有时低下头看看江水,心境是多么平坦。子胥 在他眼里是怎样一个人呢?一个不知从何处来,又不知向哪里去的远方的行人罢了。但 是子胥,却觉得这渔夫是他流亡以来所遇到的唯一的恩人,这引渡的恩惠有多么博大, 尤其是那两首歌,是如何正恰中子胥的运命,怕只有最亲密的朋友才唱得出这样深切感 人的歌词,而这歌词却又吐自一个异乡的、素不相识的人的口里。 船缓缓地前进着。两人在两个完全不同的世界,一个整日整夜浸在血的仇恨里,一 个疏散于清淡的云水之乡。他看那渔夫摇橹的姿态,他享受到一些从来不曾体验过的柔 情。往日的心总是箭一般地急,这时却唯恐把这段江水渡完,希望能多么久便多么久, 与渔夫共同领会这美好的时刻。 船靠岸了,子胥口里有些嗫嚅,但他最后不得不开口:“朋友。我把什么留给你作 纪念呢?”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