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课件网) 导 入 相传牛郎织女相恋而结合,触怒天条,天帝降下惩罚,牛郎经过一系列的抗争,最终和织女隔着银河遥望对泣。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每年七月初七晚上无数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成一座长桥,便于他们相会,人称“鹊桥相会”。 七夕坐看牵牛织女星,是民间的习俗。七夕节,又称七巧节、七姐节、女儿节、乞巧节、七娘会、七夕祭、牛公牛婆日、巧夕等,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七夕节由星宿崇拜衍化而来,为传统意义上的七姐诞,因拜祭“七姐”活动在七月七晩上举行,故名“七夕”。拜七姐,祈福许愿、乞求巧艺、坐看牵牛织女星、祈祷姻缘、储七夕水等,是七夕的传统习俗。经历史发展,七夕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美丽爱情传说,使其成为了象征爱情的节日,从而被认为是中国最具浪漫色彩的传统节日,在当代更是产生了“中国情人节”的文化含义。 古人按风格特色的不同将宋词分成了婉约派和豪放派。在这两派中,有一位词人的地位比较特殊:他是豪放派代表词人苏轼的学生,而他自己却是婉约派的代表,他就是北宋词人秦观。秦观的一些词在婉约清丽之外自有一份豪气,他的名篇《鹊桥仙》很能体现出这一特点,我们今天要欣赏的就是这首词。 借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以超人间的方式表现人间的悲欢离合,古已有之,但大部分因袭了“欢娱苦短”的传统主题,格调哀婉、凄楚,秦观的这首词既没有慨叹聚少离多,也没有抒发脉脉的相思,却自出机杼,立意高远。 课堂导入 鹊 桥 仙 秦观 1.知人论世,了解诗歌写作背景。 2.品味该词富有表现力的语言,感知其形象性,体会词中壮阔优美的意境。 3.结合词句,体会古人对爱情的态度,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学习目标 作者简介 秦观(1049—1100),北宋后期词人,字少游,又字太虚,号淮海居士,高邮(今属江苏)人。他的词长于写景抒情,音律谐美,语言雅淡,委婉含蓄,饶有余味。他流传下来的词作,只有90首左右,但名篇佳作不少,所以他历来被视为婉约派的大家之一。 其词大多写男女情爱,也颇有感伤身世之作,文字工巧精美,音律谐美,情韵兼胜,风格委婉含蓄,清丽淡雅。代表作为《鹊桥仙》《望海潮》《满庭芳》等。 秦观十分推崇苏轼,也颇得苏轼的赏识。他和黄庭坚、晁补之、张耒被当时人称为“苏门四学士”。 因政治上属于旧党,多次遭受打击,最后被贬到遥远的西南,死于放还途中。他长诗文,词更享有盛誉,被苏轼誉为“屈宋之才”,有《淮海词》。 从内容看,秦观词所反映的生活面比较窄,直接表现国计民生的重大题材几乎没有,而其中最为突出的是“情”、“愁”二字。 秦观词多写男女情爱,亦有感伤身世之作,风调凄迷幽婉,清丽曲雅,表现的爱情,大多真挚而高雅,揭示出心灵深处的共鸣。在一定程度上,把爱情升华到美的高度来审视。 作者简介 元祐五年(1090年)因范纯仁推荐,应制科,授太学博士。 元祐六年(1091年)迁秘书省正字。 元祐八年(1093年)为国史院编修官。 绍圣元年(1094年)坐元祐党籍,出通判杭州。又被劾以“影附苏轼,增损《实录》贬监处州酒税。 绍圣三年(1096年)削籍,徙郴州。 元符元年(1098年)编管横州。 元符二年(1099年)徙雷州。 元符三年(1100年),宋徽宗即位,复宣德郎,放还,行至藤州去世,享年52岁。 作者生平 代表作品: 《鹊桥仙》《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 《鹊桥仙》中“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被誉为“化腐朽为神奇”的名句。 《满庭芳》中的“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被称做“天生的好言语”。 《蚕书》,大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蚕桑专著。 主要作品 了解词人秦观和他的创作 因政治上属于旧党,多次遭受打击,最后被贬到遥远的西南,死于放还途中。他长诗文,词更享有盛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