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07182

古诗词诵读《鹊桥仙》任务式课件(共15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13次 大小:3456975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7
古诗词,PPT,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我们读过不少写爱情的诗词。像柳永“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伤感,像李清照“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的思念。那大家想知道,秦观笔下的爱情又是怎样的吗?今天,就让我们走进秦观的《鹊桥仙》,看看他如何书写牛郎织女这跨越银河的浪漫爱情。 课堂导入 四 三 了解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传承传统文化。 二 一 诵读并理解词中“纤云弄巧”“金风玉露”等意象的含义及表达效果。 积累古典诗词的语言素材,提升古典诗词的阅读理解与鉴赏能力。 体会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真挚爱情的赞颂和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传承意识。 学习目标 领会“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所体现的爱情观及其超越时空的情感价值。 理解《鹊桥仙》中通过意象营造出的离别与相会的情感氛围。 重点难点 秦观(1049—1100),字少游,号淮海居士,扬州高邮(今江苏高邮)人,北宋著名婉约派词人,被尊为“婉约之宗”。他是“苏门四学士”之一,深受苏轼赏识。秦观的词作语言清丽、意境深远,擅长描写男女之情与离愁别绪,情感细腻真挚,风格含蓄婉转。代表作有《鹊桥仙·纤云弄巧》《踏莎行·郴州旅舍》《满庭芳·山抹微云》等。他在宋代词坛具有重要地位,对后世婉约词的发展影响深远。 作者简介·秦观 探究新知 《鹊桥仙·纤云弄巧》创作于北宋时期,具体时间虽无确考,但一般认为是秦观在仕途失意、羁旅漂泊期间所作。当时他屡遭贬谪,远离京城,与亲人、爱人聚少离多,内心充满孤寂与思念。此词借牛郎织女七夕相会的神话传说,抒发自己对爱情的忠贞不渝和对人生聚散的深刻感悟。词中既有对美好情感的礼赞,也有对现实无奈的隐忍,更升华为一种超越时空的情感哲理。 写作背景 相传牛郎织女相恋触怒天帝,先是牛郎被逐下凡尘,后夫妻分居在银河两侧。每年七月初七晚上是他们一年一度相会的日子。这天晚上会有无数喜鹊飞来,为他们搭成一座长桥,便于他们相会,人称“鹊桥相会”。传说织女精于纺织,能将天上的云织成锦缎,是织造云锦的巧手,所以,这天夜晚天空的云彩特别好看。旧时风俗,少女们要于此夜陈设瓜果,朝天礼拜,向织女“乞巧”。这个美丽神话引起了古往今来多少诗人的咏叹。 牛郎织女 理解诗歌内容 轻盈的云彩变幻出巧妙的图案,流星仿佛传递着离别的愁恨。在这寂静的夜晚,牛郎织女悄悄地穿越遥远的银河相会。秋风清爽,白露晶莹,在这样美好时节的相逢,胜过了人间无数次平凡的相聚。他们的柔情像流水般温润绵长,相聚的时光如梦境般短暂易逝,怎忍心回头去看那条通往分离的鹊桥归路?只要彼此的感情真挚而长久,又何必在乎是否天天相守、时时相伴呢? 任务二·深入研读,品味诗歌 研读学习任务一:情感结构的转折与升华 问题1:词的上片写“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而下片却说“忍顾鹊桥归路”,情感看似矛盾,如何理解这种变化? 明确: 表面上看,“胜却人间无数”是赞美牛郎织女相会之珍贵美好,充满肯定与欣喜;而“忍顾鹊桥归路”则流露出不忍分离的痛苦,情绪转为哀婉。但这种情感转折并非矛盾,而是层层递进。正是因为他们每一次相逢都如此短暂、来之不易,才更显“金风玉露一相逢”的可贵———美好因短暂而动人,离别之痛正反衬出情意之深。秦观通过这一转折,将爱情从世俗的朝夕相伴中提升出来,强调精神契合与忠贞不渝的价值,为结尾“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哲理升华做了情感铺垫。 问题2:“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这三句描写了哪些景象?它们在情感表达上有何作用? 明确: 这三句描绘了秋夜星空的景象:“纤云弄巧”写轻盈的云彩变幻出精巧的姿态,暗合织女心灵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