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08580

【备考2026】高考生物一轮复习专项训练:第19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原卷版+解析版)

日期:2025-11-09 科目:生物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62次 大小:23910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解析,原卷版,遗传物质,要的,DNA,备考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9讲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目录 01 课标达标练 【题型一】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题型二】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题型三】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证据 【题型四】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02 能力突破练(新角度+新情境+新考法) 03 高考溯源练(含2025年高考真题) 题型一 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 1.基因从亲代传递给子代或亲代细胞传递给子代细胞的现象,称为基因的垂直传递。基因从一种类塑细胞传递给不含该基因的其他类型细胞的现象,称为基因的水平传递。下列关于基因传递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基因的垂直传递只能发生在有性生殖过程中 B.R型肺炎链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链球菌属于基因的垂直传递 C.基因水平传递不遵循孟德尔定律 D.基因垂直传递不会使子代获得新性状 2.S 型肺炎链球菌的某种“转化因子”可使 R 型菌转化为 S 型菌。为研究“转化因子”的化学本质,实验人员将加热致死的 S 型细菌破碎后,设法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提取液,将提取液均分为 5 组,进行下图所示实验,其中第 1 - 4 组都有 S 型细菌生长,第 5 组没有 S 型细菌生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对 S 型细菌进行加热处理后,其中的转化因子已失去活性 B.酶处理时间不能过长,以免底物完全水解,影响实验结果 C.在图示转化实验中,运用了控制自变量的中“加法原理” D.第 2、3、4 组实验可证明蛋白质、RNA 和脂质不是转化因子 3.R型肺炎链球菌转化为S型肺炎链球菌的机理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注:capS为带有荚膜合成基因的DNA片段,capR为不带有荚膜合成基因的DNA片段 A.S型细菌DNA断裂成多个片段是由于氢键被破坏 B.图中转化的原理是R型细菌发生了染色体变异 C.据图可知促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的活性物质是capS D.S型肺炎链球菌在培养基上形成的菌落表面粗糙 4.1944年艾弗里和他的同事将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的S型细菌提取物分别进行不同的处理后,加入到含有R型活菌的培养基中,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第五组 处理条件 未处理 加蛋白酶 加RNA酶 加酯酶 加DNA酶 菌落生长情况 ____ 注:○代表R型菌落,●代表S型菌落。 A.推测第一组培养基中活菌类型为R型和S型,设置第一组实验的目的是对照 B.推测第五组菌落生长情况为只有S型 C.依据减法原则,若去除某成分后转化活性仍在,则该成分就不是转化因子 D.“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实质为S型细菌的一段DNA进入R型细菌并发挥作用 5.根据S型肺炎链球菌荚膜多糖的差异,将其分为SI、SII、SIII……等类型,不同类型的S型发生基因突变后失去荚膜,成为相应类型的R型(RI、RII、RIII)。S型的荚膜能阻止外源DNA进入细胞,R型只可回复突变为相应类型的S型。为探究S型菌的形成机制,科研人员将加热杀死的甲菌(S菌)破碎后获得提取物,将冷却后的提取物加入至乙菌(R菌)培养基中混合培养,并检测子代细菌的类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肺炎链球菌细胞每分裂一次,其染色体两端的端粒缩短一截 B.加入至乙菌培养液的提取物中,蛋白质和DNA均已变性失活 C.若甲菌为SIII,乙菌为RIII,子代细菌为SIII和RIII,则能排除基因突变的可能 D.若甲菌为SIII,乙菌为RII,子代细菌为SIII和RII,则能说明S型菌是转化而来 题型二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6.如果用32P、35S、15N分别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无标记的宿主细胞,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得到32P标记的噬菌体,必须接种在含32P的动物细胞培养基中才能培养出来 B.经搅拌和离心后, 35S主要集中在沉淀物中,上清液中也不排除有少量的放射性 C.若改用32P、35S、15N同时标记噬菌体,则在子代噬菌体中只能检测到32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