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12256

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课件(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27次 大小:7892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第四,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课件网) 逻辑的力量 逻 辑 一、概 念 二、命 题 三、推 理 四、逻辑规律 研究的内容 概念组成命题,由命题又组成推理。 一、概 念: 1、定义:概念是事物或现象的特有属性在人们头脑 中的概括反映。 语言表达方式是词语 2、组成:内涵、外延 一个概念的内涵越多,外延就越小,反之,内涵越少,外延就越大。这就是内涵与外延的反比关系。 例如,“钢笔”这个概念的内涵,比“笔”的内涵要多。“钢笔”有笔的一般特点外,还增加了“笔尖用金属制成,钢性的,用墨水书写”这一特点。 那么,“钢笔”的外延比“笔”的外延要小,它把毛笔、铅笔、圆珠笔等都排除在外。 概念间的关系 全同关系 包含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如:“偷”与“窃”;“母亲”与“妈妈” 如:“马”与“白马”;“学生”与“中学生” 如:“教师”与“作家”;“青年”与“医生” 如:“战争”与“和平”;“真理”与“谬论” 如:“冠军”与“季军” a b a b a b a b a b 全同关系 包含关系 交叉关系 矛盾关系 反对关系 1、定义:是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语言形式,是断定或陈述事物情况的思维单位。 如:①杨利伟是中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 ②李白和杜甫是同时代人。 也叫判断,语言表达方式为句子 二、命 题 2、同一命题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 我还有什么话可说呢? 我没有什么话可说。 一、发现潜藏的逻辑谬误 逻辑规律 公式 要求 (同一时间同一方面对 同一对象) 逻辑错误 同一律 A是A 如果是真就是真 如果是假就是假 偷换概念; 偷换论题; 矛盾律 A不是非A 不能同时肯定 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自相矛盾(两可) 不当预设 排中律 A或者非A 不能同时否定 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矛盾关系) 两不可; 不当预设 充分理由律 一要有理由 二要理由真 三是必然推导 轻率归纳; 不当类比; 强加因果 循环论证; 同一律:(混淆概念) 同一律:概念和命题必须保持一致性 概念同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必须保持一致。 命题同一:命题自身的意思和真假值必须保持同一。 公式:A是A 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偷换概念 在使用概念做出判断,或者运用判断进行推理的过程中,如果违反同一律,把不同的概念当成同一个概念来使用,所犯的逻辑错误叫混淆概念,或者偷换概念。 例: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张三是人。因此张三是猿猴进化而来的。 违反“同一律” “人”概念:1.一个动物种类 2.这个种类的每一个个体。 例:狗父论证:“这是一条狗,它是一个父亲。而它是你的,所以它是你的父亲。你打它,你就是在打自己的父亲。” “你的”:1.表归属。 2.表血缘关系。 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转移论题 练习: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曰:“鯈tiáo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安:怎么 在哪里 在论证中违反同一律的要求,没有使论题保持始终如一,这样 的逻辑错误,叫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 例:学习要讲究方法。方法对头,才能事半功倍。比如我对数学比较感兴趣,习题做得多,学习成绩就比较好;而对英语,我没有兴趣,怕读怕背,成绩就比较差。 矛盾律 矛盾律(不矛盾律),指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或互相反对的判断不能同真,必有一假。 互相矛盾和互相反对。 互相矛盾:两个命题互相矛盾,是指这两个命题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 互相反对:两个命题互相反对,是指这两个命题不能同真,但可以同假。 eg: 小明是个男孩子。 小明是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