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15305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练习(含解析)

日期:2025-11-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49次 大小:47078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练习,解析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古诗词诵读《涉江采芙蓉》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涉江采芙蓉》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涉江采芙蓉”的主人公,可能是漂泊在外的游子,也可能是思念远方的思妇 B.主人公“采芙蓉”的举动,暗含对美好情感的追求与对亲人的思念 C.“还顾望旧乡”展现主人公对故乡的眷恋,“长路漫浩浩”凸显其漂泊的孤独 D.主人公最终“忧伤以终老”,体现其软弱怯懦、不敢直面现实的性格缺陷 2.下列对《涉江采芙蓉》中意象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芙蓉”仅为普通花卉,无特殊象征意义,仅用来交代主人公的行为 B.“兰泽”“芳草”营造清新优美的环境,反衬主人公内心的忧伤,以乐景衬哀情 C.“旧乡”“长路”仅为地理概念,未融入主人公的情感,无法体现漂泊之苦 D.诗歌意象杂乱无章,缺乏逻辑关联,难以形成完整的情感氛围 3.下列对《涉江采芙蓉》情感内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表达了主人公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情感真挚深沉 B.“同心而离居”暗含对“相爱却不能相守”的遗憾与怅惘 C.“忧伤以终老”传递出主人公对生命流逝、理想落空的绝望 D.诗歌既写个人相思,也折射出古代游子漂泊的普遍生存困境 4.下列对《涉江采芙蓉》艺术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用赋的手法,平铺直叙地展现“采芙蓉—望旧乡—叹离居”的情节,情感自然流露 B.善用对比,“同心”与“离居”对比,凸显相爱却分离的痛苦,强化情感张力 C.以景衬情,通过“芙蓉”“兰泽”等美好景物,反衬主人公内心的忧伤与孤独 D.语言华丽雕琢,大量使用复杂修辞,展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5.下列对《涉江采芙蓉》中“采之欲遗谁”一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主人公的内心独白,暗含“想赠花却无人可赠”的迷茫与失落 B.既呼应前文“采芙蓉”的举动,又为后文“望旧乡”“叹离居”做铺垫 C.体现主人公对情感传递的渴望,以及渴望落空后的怅然 D.仅为一句普通的疑问,无深层情感,对诗歌主旨无影响 6.下列对《涉江采芙蓉》当代价值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为当代人理解古代游子的生存状态与情感世界提供了文学依据 B.其“相思深情”能引发当代异地恋人、游子的情感共鸣,具有慰藉作用 C.以景衬情的写作手法,对现代散文、诗歌创作具有借鉴意义 D.仅记录古代相思之情,与当代人的生活、情感体验无关联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注释:①涉江:渡过江水。②芙蓉:荷花,古人常用荷花象征美好、纯洁的情感。③兰泽:生长着兰草的沼泽地。④芳草:芳香的草木,常与“美人”“思念”相关联。⑤遗(wèi):赠送。⑥所思:所思念的人,指亲人或爱人。⑦远道:遥远的地方。⑧还顾:回头看。⑨旧乡:故乡,也指思念之人所在的地方。⑩漫浩浩:形容路途漫长无边际。漫,漫长;浩浩,广阔辽远的样子。 同心:指彼此相爱、心意相通的人。 离居:分离居住,不能相守。 忧伤以终老:在忧伤中度过一生,直到年老。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采之欲遗谁遗:赠送 B.所思在远道远道:遥远的道路 C.长路漫浩浩浩浩:广阔辽远的样子 D.同心而离居同心:心意相通的人 8.下列对诗歌内容与情感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仅从游子视角展开,未涉及思妇的情感,情感表达单一 B.“采芙蓉”“采芳草”的举动,体现主人公对物质财富的追求 C.“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既写路途遥远,也写心理距离的遥远 D.“忧伤以终老”表明主人公最终放弃对思念之人的牵挂,接受孤独终老的命运 9.结合文本,梳理《涉江采芙蓉》的情感脉络,概括诗歌的核心情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