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29816

3.5.3调配、配比与配套问题 课件(共27张PPT))2025-202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沪科版版2024)

日期:2025-11-18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98次 大小:5576142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3.5.3,科版版,上册,数学,七年级,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3.5.3 调配、配比与配套问题 副标题: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实际应用深化 姓名:[教师姓名] 日期:[授课日期] 幻灯片 2:复习回顾与情境导入 复习回顾:前面我们学习了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比赛得分、行程、百分率和方案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都依赖于准确分析等量关系。在生产和生活中,还经常遇到人员或物资的调配、原料的配比以及产品的配套等问题,它们同样可以通过建立二元一次方程组来解决。 情境导入:某工厂有两个车间,要从第一车间调配部分工人到第二车间,使第二车间人数是第一车间的 2 倍,如何确定调配人数?又如,用两种原料按一定比例混合制作某种产品,如何根据总质量和比例求每种原料的用量?生产零件时,如何使零件之间刚好配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用二元一次方程组解决调配、配比与配套问题。 幻灯片 3:调配问题的核心分析 常见场景:人员调配、物资调配、资源分配等,涉及从一个部门(或地点)向另一个部门(或地点)转移人员或物资,改变双方的数量关系。 核心等量关系: 调配前的数量 + 调入数量 - 调出数量 = 调配后的数量 调配后双方的数量满足特定倍数或差值关系 关键要素:明确调配前的初始数量、调配的方向和数量、调配后的数据关系,区分 “调入” 和 “调出” 对数量的影响。 幻灯片 4:调配问题实例分析 1——— 人员调配 实例分析 1:某工厂第一车间有工人 32 人,第二车间有工人 28 人,现从第一车间抽调部分工人到第二车间,使第二车间的人数是第一车间人数的 2 倍,问从第一车间抽调了多少人到第二车间? 步骤 1:审题,第一车间初始 32 人,第二车间初始 28 人,从第一车间调 x 人到第二车间后,第二车间人数是第一车间的 2 倍,求 x。 步骤 2:设未知数,设从第一车间抽调 x 人到第二车间,调配后第一车间有 y 人,第二车间有 z 人。 步骤 3:找等量关系,调配后第一车间人数:32 - x = y;调配后第二车间人数:28 + x = z;z = 2y。 步骤 4:列方程组,\(\begin{cases}y = 32 - x \\ z = 28 + x \\ z = 2y\end{cases}\),化简为\(\begin{cases}28 + x = 2(32 - x) \\ y = 32 - x \\ z = 28 + x\end{cases}\)。 步骤 5:解方程组,28 + x = 64 - 2x→3x = 36→x = 12,y = 20,z = 40。 步骤 6:检验,调配后第一车间 20 人,第二车间 40 人,40 是 20 的 2 倍,正确。 步骤 7:作答,从第一车间抽调了 12 人到第二车间。 幻灯片 5:调配问题实例分析 2——— 物资调配 实例分析 2:甲仓库有粮食 120 吨,乙仓库有粮食 90 吨,现从甲仓库运出一部分粮食到乙仓库,使甲、乙两仓库粮食的质量比为 2:3,问从甲仓库运出了多少吨粮食到乙仓库? 步骤 1:审题,甲仓库初始 120 吨,乙仓库初始 90 吨,从甲运 x 吨到乙后,甲:乙 = 2:3,求 x。 步骤 2:设未知数,设从甲仓库运出 x 吨粮食到乙仓库,调配后甲仓库有 a 吨,乙仓库有 b 吨。 步骤 3:找等量关系,a = 120 - x;b = 90 + x;a:b = 2:3。 步骤 4:列方程组,\(\begin{cases}a = 120 - x \\ b = 90 + x \\ 3a = 2b\end{cases}\),代入得 3 (120 - x) = 2 (90 + x)。 步骤 5:解方程,360 - 3x = 180 + 2x→5x = 180→x = 36,a = 84,b = 126。 步骤 6:检验,84:126 = 2:3,正确。 步骤 7:作答,从甲仓库运出了 36 吨粮食到乙仓库。 幻灯片 6:配比问题的核心分析 常见场景:溶液配比(如盐水、药水配置)、合金配比、原料混合等,将两种或多种不同成分的物质按一定比例混合成新的物质。 核心等量关系: 混合前各物质的总质量 = 混合后新物质的总质量 混合前某成分的总含量 = 混合后该成分的含量 关键要素:明确各原料的质量、所含成分的百分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