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网) 幻灯片 1:封面 课程名称:3.5.2 线段的长短比较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具体班级] 配图建议:包含不同长度线段的场景图(如不同长度的铅笔、绳子等) 幻灯片 2:目录 情境引入:生活中的线段长短比较 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 线段的和与差 线段中点的概念及应用 典型例题讲解 课堂互动:操作与练习 课堂总结与归纳 课后作业布置 幻灯片 3:情境引入:生活中的线段长短比较 生活中的实例: 比较两支铅笔的长短,判断哪支更长。 比较两根绳子的长度,确定哪根更短。 比较黑板的长和宽,看看哪个更长一些。 引入意义:在生活和学习中,经常需要比较线段的长短,掌握科学的比较方法能帮助我们准确判断。 思考问题:我们可以用哪些方法来比较两条线段的长短呢? 配图:对应生活实例的图片,突出线段长短对比 幻灯片 4: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 ——— 叠合法 方法定义:把两条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另一个端点落在同一侧,通过观察另一个端点的位置来比较长短。 操作步骤: 将线段 AB 和线段 CD 的端点 A 与端点 C 重合。 使线段 AB 和线段 CD 落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点 B 和点 D 在点 A(点 C)的同侧。 观察点 B 和点 D 的位置: 若点 B 与点 D 重合,则 AB = CD。 若点 B 在线段 CD 上,则 AB < CD。 若点 B 在线段 CD 的延长线上,则 AB > CD。 注意事项:重合端点,同侧放置,确保公平比较。 配图:三种情况的叠合示意图,标注线段和端点位置关系 幻灯片 5:线段长短比较的方法 ——— 度量法 方法定义:用刻度尺分别测量出两条线段的长度,再根据长度数值比较长短。 操作步骤: 用刻度尺的 0 刻度线与线段的一个端点重合。 使刻度尺与线段重合,读取线段另一个端点对应的刻度值,即为线段的长度。 比较两个长度数值的大小,数值大的线段长,数值小的线段短。 优点:能准确得出线段的长度,便于进行精确比较。 注意事项:刻度尺要放正,读数时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 配图:用刻度尺测量线段长度的示意图,标注刻度和读数 幻灯片 6:线段的和与差 线段的和: 定义:若线段 AC 是由线段 AB 和线段 BC 拼接而成,且点 B 在线段 AC 上,则 AC = AB + BC。 示意图:线段 AC 上有一点 B,标注 AB、BC、AC 的长度关系。 线段的差: 定义:若点 B 在线段 AC 上,且 AB < AC,则 BC = AC - AB。 示意图:线段 AC 上有一点 B,标注 AC、AB、BC 的长度关系(突出差的计算)。 实例说明:若 AB = 3cm,BC = 2cm,则 AC = AB + BC = 5cm;若 AC = 5cm,AB = 3cm,则 BC = AC - AB = 2cm。 幻灯片 7:线段中点的概念及应用 概念定义:把一条线段分成两条相等线段的点,叫做这条线段的中点。 数学表达:若点 M 是线段 AB 的中点,则 AM = MB = \(\frac{1}{2}\)AB,或 AB = 2AM = 2MB。 几何意义:中点将线段平均分成两部分,是线段上的一个特殊点。 应用场景:在解决线段长度计算问题时,中点是重要的等量关系依据。 配图:线段 AB 及其中点 M 的示意图,标注 AM = MB 幻灯片 8:典型例题讲解(一) 例题 1:已知线段 AB = 6cm,线段 CD = 4cm,用叠合法比较 AB 和 CD 的长短。 解题步骤: 将点 A 与点 C 重合,使 AB 和 CD 在同一直线上,点 B 和点 D 在同侧。 观察可知点 B 在线段 CD 的延长线上,因此 AB > CD。 例题 2:用度量法比较线段 EF 和线段 GH 的长短,经测量 EF = 5.2cm,GH = 4.8cm,试比较它们的长短。 解题步骤: 比较数值大小:5.2cm > 4.8cm。 因此 EF > GH。 幻灯片 9:典型例题讲解(二) 例题 3:已知点 M 是线段 AB 的中点,AB = 10cm,求 AM 和 BM 的长度。 解题步骤: 因为点 M 是 AB 的中点,所以 AM = MB = \(\frac{1}{2}\)AB。 代入 AB = 10c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