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30056

4.2.1 平行线 课件(共28张PPT)2025-202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华东师大版2024)

日期:2025-11-16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43次 大小:3833935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9
4.2.1,平行线,课件,28张,PPT,2025-2026
  • cover
(课件网) 幻灯片 1:封面 课程名称:4.2.1 平行线 授课教师:[教师姓名] 授课班级:[具体班级] 配图建议:包含平行线的生活场景图(如铁轨、双杠、课本的对边等) 幻灯片 2:目录 情境引入: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 平行线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平行线的基本事实 平行线的画法 典型例题讲解 课堂互动:操作与辨析 课堂总结与归纳 课后作业布置 幻灯片 3:情境引入:生活中的平行线现象 生活中的平行线实例: 铁轨的两条钢轨,延伸到远方始终保持一定距离,不相交。 双杠的两根横杆,平行且等高。 课本封面的两组对边,黑板的上下边缘和左右边缘。 楼梯的扶手,高速公路上的分隔线。 观察发现:这些直线在同一平面内,没有交点,且保持平行的位置关系。 引入意义:平行线是几何中重要的直线位置关系,掌握平行线的知识对研究图形性质和解决实际问题至关重要。 思考问题:什么是平行线?如何判断两条直线是否平行? 配图:对应生活实例的图片,用红线标注出平行线 幻灯片 4:平行线的概念与表示方法 概念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关键词解析: “同一平面内”:若两条直线不在同一平面内,即使不相交也不叫平行线(如异面直线)。 “不相交”:两条直线没有公共点,无论延伸多远都不会相交。 表示方法: 平行用符号 “∥” 表示。若直线 AB 与直线 CD 平行,记作 “AB∥CD”,读作 “AB 平行于 CD”。 若用 m、n 表示两条直线,平行可记作 “m∥n”,读作 “m 平行于 n”。 注意事项:平行线是相互的,不能单独说某一条直线是平行线;两条线段或射线平行,是指它们所在的直线平行。 配图:两条平行线 AB、CD 的示意图,标注 AB∥CD 幻灯片 5:平行线的基本事实 基本事实 1: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 “直线外一点”:该点不在已知直线上。 “有且只有”:“有” 表示存在性,“只有” 表示唯一性,即能画出且只能画出一条平行线。 基本事实 2: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平行于同一条直线的两条直线互相平行) 符号表达:若 a∥b,b∥c,则 a∥c。 几何意义:体现了平行线的传递性,是判断多条直线平行的重要依据。 配图:基本事实 1 的示意图(过直线外一点画平行线)和基本事实 2 的示意图(三条平行线 a∥b∥c) 幻灯片 6:平行线的画法 工具:直尺、三角尺。 画法步骤(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放:把三角尺的一条直角边与已知直线重合。 靠:用直尺紧靠三角尺的另一条直角边。 移:沿直尺移动三角尺,使三角尺与已知直线重合的直角边经过直线外的已知点。 画:沿三角尺的这条直角边画一条直线,这条直线就是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注意事项:直尺要固定好,移动三角尺时不能歪斜,确保画出的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配图:画法步骤的分解图,标注 “放、靠、移、画” 的操作过程 幻灯片 7:典型例题讲解(一)——— 概念辨析 例题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错误,缺少 “同一平面内” 的条件) (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不平行的直线一定相交。(正确,同一平面内直线的位置关系只有平行和相交) (3)经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错误,应是 “经过直线外一点”) (4)若直线 a∥b,b∥c,则 a∥c。(正确,依据基本事实 2) 例题 2:在同一平面内,直线 a 与直线 b 满足下列条件,写出它们的位置关系。 (1)a 与 b 没有公共点:_____(答案:平行) (2)a 与 b 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点:_____(答案:相交) 配图:例题 1 中错误说法的反例图(如异面直线)和例题 2 的位置关系示意图 幻灯片 8:典型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