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30544

6.3.2 角的比较与运算 课件(共38张PPT)2025-2026学年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2024)

日期:2025-11-15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3次 大小:8509491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6.3.2,人教,上册,数学,七年级,学年
  • cover
(课件网) 6.3.2 角的比较与运算 角的比较与运算是角的概念的延伸,是几何计算和推理的重要基础。如同线段的比较与运算帮助我们理解线段的长短关系一样,角的比较与运算能让我们准确把握角的大小关系,解决与角相关的实际问题和几何问题。 一、角的比较方法 角的比较方法与线段的比较方法类似,主要有度量法和叠合法两种,通过这些方法可以判断两个角的大小关系(相等、一个角大于另一个角或一个角小于另一个角)。 (一)度量法 度量法是通过测量角的度数,再比较度数大小的方法,是最直接的角的比较方法。 操作步骤: 准备一个量角器,确保量角器的中心与角的顶点对齐,量角器的零刻度线与角的一条边(始边)重合。 观察角的另一条边(终边)所对应的量角器刻度,这个刻度值就是该角的度数。注意区分量角器的内圈刻度和外圈刻度,确保读数准确(与零刻度线同方向的刻度为正确刻度)。 用同样的方法测量另一个角的度数。 比较两个角的度数大小:度数大的角大,度数小的角小,度数相等则两个角相等。 实例说明: 测量\(\angle A\)的度数为\(50^\circ\),\(\angle B\)的度数为\(70^\circ\),因为\(50 < 70\),所以\(\angle A < \angle B\);若\(\angle C\)的度数也为\(50^\circ\),则\(\angle A = \angle C\)。 注意事项: 测量时量角器的中心必须与角的顶点完全重合,零刻度线必须与角的一边完全重合,否则会导致测量误差。 读数时视线要与量角器刻度线垂直,避免因视角偏差导致读数错误。 (二)叠合法 叠合法是通过将两个角的顶点和一条边重合,观察另一条边的位置关系来比较角的大小的方法,是几何中常用的直观比较方法。 操作步骤: 确定两个要比较的角,设为\(\angle AOB\)和\(\angle COD\)。 将两个角的顶点重合,即让点\(O\)与点\(O'\)重合(假设\(\angle COD\)的顶点为\(O'\))。 将两个角的一条边重合,例如让\(OA\)与\(O'C\)重合,并且使两个角的另一条边(\(OB\)和\(O'D\))落在重合边的同侧。 观察另一条边的位置: 若\(OB\)与\(O'D\)重合,则\(\angle AOB = \angle COD\)。 若\(OB\)落在\(\angle COD\)的内部,则\(\angle AOB < \angle COD\)。 若\(OB\)落在\(\angle COD\)的外部,则\(\angle AOB > \angle COD\)。 实例说明: 用叠合法比较\(\angle AOB\)和\(\angle COD\),将顶点\(O\)与\(O'\)重合,\(OA\)与\(O'C\)重合,且\(OB\)和\(O'D\)在同侧。若\(OB\)在\(\angle COD\)内部,则\(\angle AOB < \angle COD\);若\(OB\)与\(O'D\)重合,则两角相等;若\(OB\)在外部,则\(\angle AOB > \angle COD\)。 注意事项: 叠合时必须保证两个角的顶点重合、一条边重合,且另一条边在重合边的同侧,否则无法正确判断大小关系。 对于抽象的角或无法实际叠合的角,可通过画图进行虚拟叠合,在脑海中构建叠合后的图形进行判断。 二、角的运算 角的运算主要包括和运算、差运算、倍运算和分运算,与线段的运算类似,但角的运算单位是度、分、秒(\(1^\circ = 60'\),\(1' = 60''\)),运算时需注意单位的换算。 (一)角的和运算 定义:两个或多个角的度数之和,称为这些角的和。若\(\angle AOB = \alpha\),\(\angle BOC = \beta\),且\(OB\)是\(\angle AOC\)的公共边,则\(\angle AOC = \angle AOB + \angle BOC = \alpha + \beta\)。 作图方法:作一个角等于两个角的和。 已知\(\angle 1\)和\(\angle 2\),求作\(\angle AOB = \angle 1 + \angle 2\)。 步骤:① 作射线\(OA\);② 以\(OA\)为一边,作\(\angle AOC = \angle 1\);③ 以\(OC\)为一边,在\(\angle AOC\)的外部作\(\angle COB = \angle 2\);④ 则\(\angle AOB\)即为所求,\(\angle AOB = \angle 1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