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历史上册新部编版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标志着东汉末年以来三国分裂割据局面结束的事件是( ) A.魏灭蜀 B.司马炎自立为帝 C.西晋灭吴 D.司马懿控制魏国大权 2.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以下历史事件发生在长江流域地区的是( ) A.涿鹿之战 B.牧野之战 C.长平之战 D.赤壁之战 3.三国中魏政权的建立者是( ) A.曹丕 B.刘备 C.孙权 D.诸葛亮 4.三国鼎立局面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A.曹操篡位 B.刘备建汉 C.曹丕建魏 D.孙权建吴 5.它介绍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和方法,在世界农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里的“它”指的是( ) A.《齐民要术》 B.《兰亭集序》 C.《大明历》 D.《洛神赋图》 6.“以农为本”是历代王朝经济发展的首要任务。其中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A.西晋时期作《钱神论》奉钱为神物,体现重视商品经济发展 B.三国时期孙吴开发江东,造船业发达并积极开展海外贸易 C.南朝时期的建康人口众多,是当时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 D.北朝贾思勰著《齐民要术》总结了历朝代农业生产的经验 7.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民族交融和南北经济的发展,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伟大精神,创造出璀璨的科技文化。下列属于这一时期成就的有( )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8.“它打破了人民宁静的生活,无数人被迫离开心爱的家园,从而形成了历史上第一次较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它让西晋统治集团的力量消耗殆尽……”,“它”指的是( ) A.国人暴动 B.七国之乱 C.八王之乱 D.五胡内迁 9.三国鼎立,局部统一,各自发展,下面对应错误的一项是( ) A.魏国重视农业生产,兴修水利,恢复经济 B.蜀国由诸葛亮治理,开发西南,民族融合 C.吴国造船业很发达,发展海贸,发展经济 D.公元前230年,卫温到达夷洲,加强联系 10.根据下表的课文子目,判断该课的课文标题应该是( ) 西晋的建立 八王之乱 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西晋的短暂统一和北方各族的内迁 C.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D.北魏统治和北方民族大交融 11.以下是反映某场战役的四张连环画图片,根据图片信息,该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12.归纳总结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根据学习笔记,归纳的学习主题是( ) ·三国鼎立 ·西晋的短暂统一 ·江南地区的开发 ·北魏孝文帝改革 A.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13.十六国时期,氐族贵族深受汉族文明影响,皇帝苻坚汉文化修养很高。他任用汉人王猛为相,锐意改革;还大力提倡儒学:“行礼于辟雍,祀先师孔子”,前秦政权出现“英儒毕集”局面。苻坚的作法( ) A.改革了官员选拔制度 B.实现了国家的统一 C.完善了儒家思想体系 D.有利于民族间融合 14.龙门石窟宾阳中洞主佛的服饰一改云冈石窟佛像偏袒右肩式袈裟,而身着宽袍大袖袈裟。这一变化是由于( ) A.统治者大力宣扬佛教 B.中外文化交流密切 C.孝文帝推行汉化政策 D.民族关系趋于紧张 15.以下关于科技文化的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A.华佗发明了“麻沸散”,编创五禽戏,中医临床理论体系开创者 B.《史记》记述了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史事,司马迁开创个人修史先河 C.《齐民要术》“顺天之时,量地之力”,突显以民为本的务实精神 D.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7位,祖冲之的成就领先于世界 16.《后汉书·孝献帝纪》中记载了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的一次战役:“曹操以舟师伐孙权,权将周瑜败之于乌林、赤壁。”该战役( ) A.推翻了东汉的腐朽统治 B.奠定统一北方的基础 C.奠定了三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