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网)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23.6 第 1 课时 用坐标确定位置 副标题:探索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应用 适用教材:华东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具体姓名] 授课班级:[具体班级] 授课时间:[具体时间] 设计思路:从生活实例引入,构建平面直角坐标系,掌握点与坐标的对应,实现位置精准确定 幻灯片 2:课程导入 情境展示: 图片 1:电影院的座位图,标注 “5 排 3 号”“8 排 6 号” 等座位编号,人们通过排数和号数找到座位。 图片 2:学校操场的示意图,要说明篮球架相对于教学楼的位置,仅用 “前方”“左侧” 等模糊描述不够精准。 图片 3:地图上某城市的位置,用经纬度(如北纬 30°,东经 120°)来确定,这是一种精准的定位方式。 引导提问:在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精准确定物体的位置。像电影院座位用 “排数 + 号数”,地图用 “经纬度”,这些都是用 “两个数” 来确定位置的方法。在数学中,我们可以用 “坐标” 来更规范、更精准地确定平面内物体的位置,这就是今天要学习的 “用坐标确定位置”。 幻灯片 3: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建立 定义与组成: 在平面内画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就组成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水平的数轴叫做 x 轴(或横轴),取向右为正方向;垂直的数轴叫做 y 轴(或纵轴),取向上为正方向;两轴的公共原点 O 叫做坐标原点。 画图步骤: 画一条水平直线,标注为 x 轴,在直线右端画一个箭头表示正方向,选取合适的单位长度(如 1cm 代表 1 个单位),在 x 轴上标注刻度(-3,-2,-1,0,1,2,3…)。 过 x 轴的原点 O,画一条垂直于 x 轴的直线,标注为 y 轴,在直线上端画一个箭头表示正方向,采用与 x 轴相同的单位长度,在 y 轴上标注刻度(-3,-2,-1,0,1,2,3…)。 标注坐标原点 O,明确 x 轴、y 轴和单位长度,这样就建立了平面直角坐标系。 象限划分: x 轴和 y 轴将平面分成四个部分,每个部分叫做象限。按逆时针方向依次称为第一象限、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注意:x 轴和 y 轴上的点不属于任何象限。 幻灯片 4:点的坐标表示 坐标的定义: 对于平面内任意一点 P,过点 P 分别向 x 轴、y 轴作垂线,垂足在 x 轴、y 轴上对应的数 a、b 分别叫做点 P 的横坐标、纵坐标,有序数对(a,b)叫做点 P 的坐标,记作 P(a,b)。 确定点坐标的步骤: 过点 P 作 x 轴的垂线,垂足对应的 x 轴上的数即为横坐标 a; 过点 P 作 y 轴的垂线,垂足对应的 y 轴上的数即为纵坐标 b; 将横坐标和纵坐标组合成有序数对(a,b),即为点 P 的坐标。 实例演示: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 A 在 x 轴上的垂足为 2,在 y 轴上的垂足为 3,所以点 A 的坐标为(2,3); 点 B 在 x 轴上的垂足为 - 1,在 y 轴上的垂足为 2,所以点 B 的坐标为(-1,2); 点 C 在 x 轴上的垂足为 - 2,在 y 轴上的垂足为 - 3,所以点 C 的坐标为(-2,-3); 点 D 在 x 轴上的垂足为 3,在 y 轴上的垂足为 - 1,所以点 D 的坐标为(3,-1)。 幻灯片 5:不同位置点的坐标特征 各象限内点的坐标特征: 象限 横坐标符号 纵坐标符号 示例 第一象限 正(+) 正(+) (2,3) 第二象限 负(-) 正(+) (-1,2) 第三象限 负(-) 负(-) (-2,-3) 第四象限 正(+) 负(-) (3,-1) 坐标轴上点的坐标特征: x 轴上的点:纵坐标为 0,坐标形式为(a,0),如点(5,0)、(-3,0); y 轴上的点:横坐标为 0,坐标形式为(0,b),如点(0,4)、(0,-2); 坐标原点:横、纵坐标均为 0,坐标为(0,0)。 特殊点的坐标: 关于 x 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同,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如点(2,3)与(2,-3); 关于 y 轴对称的点:纵坐标相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