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32974

25.2.1 概率及其意义 课件2025-2026学年数学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日期:2025-11-27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86次 大小:80956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5.2.1,概率,及其,意义,课件,2025-2026
  • cover
(课件网)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25.2.1 概率及其意义 副标题:理解概率定义,体会概率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适用教材:华东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具体姓名] 授课班级:[具体班级] 授课时间:[具体时间] 设计思路:以 “复习铺垫→定义推导→性质分析→意义解读” 为逻辑,突出概率的数学本质与实际应用价值 幻灯片 2:课程导入 复习回顾: 提问 1:上节课我们通过掷硬币、摸球试验发现,不确定事件在重复试验中会呈现什么规律?(预设答案:频率逐渐稳定在某个固定数值附近) 提问 2:这个 “固定数值” 能反映不确定事件的什么特征?(预设答案: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情境引导: 图片 1:体育彩票的中奖概率标注为 “1/1000000”,告诉消费者中奖的可能性大小; 图片 2:保险公司根据 “意外事故发生概率” 制定保费标准,平衡风险与收益; 图片 3:游戏规则中 “抽到大奖的概率为 5%”,明确玩家获奖的可能性。 引导提问:这个 “固定数值” 就是数学中的 “概率”,它如何被严格定义?有哪些性质?又能为我们的生活提供哪些决策依据?今天我们就来深入学习 “概率及其意义”。 幻灯片 3:概率的定义(从频率到概率) 1. 概率的统计定义(基于重复试验) 定义:在大量重复试验中,若事件 A 发生的频率\(\frac{m}{n}\)(m 为事件 A 发生的次数,n 为试验总次数)逐渐稳定在某个常数 p 附近,则称这个常数 p 为事件 A 发生的概率,记作\(P(A) = p\)。 推导逻辑: 回顾掷硬币试验:频率稳定在 0.5,故\(P( é )=0.5\); 回顾摸球试验(3 红 2 白):频率稳定在 0.6,故\(P( ° )=0.6\); 本质:概率是频率的 “稳定值”,反映事件 A 发生的客观可能性大小。 2. 概率的古典定义(基于等可能结果) 适用场景:试验的所有可能结果是有限的,且每个结果发生的可能性相等(即 “等可能事件”)。 定义:若试验共有 n 种等可能结果,其中事件 A 包含 k 种结果,则事件 A 发生的概率\(P(A) = \frac{k}{n}\)(\(k\)为事件 A 的 “有利结果数”,\(n\)为 “所有可能结果数”)。 示例: 掷均匀骰子:所有可能结果有 6 种(1~6 点),且每种结果等可能,故\(P( ° ° )=\frac{3}{6}=0.5\)(有利结果为 2、4、6,共 3 种); 摸球(4 白 6 黑,等可能):\(P( °é )=\frac{6}{10}=0.6\),与统计定义结果一致。 3. 两种定义的关系 古典定义是统计定义的特殊情况:当试验满足 “有限等可能” 时,统计定义下的频率稳定值恰好等于古典定义中的\(\frac{k}{n}\); 统计定义更具普遍性:适用于结果无限或非等可能的试验(如投篮命中概率、下雨概率),通过大量试验的频率估计概率。 幻灯片 4:概率的基本性质 1. 概率的取值范围 对于任意事件 A,有\(0 \leq P(A) \leq 1\): 当事件 A 为不可能事件时(如 “掷骰子出现 7 点”),没有有利结果,\(k=0\),故\(P(A)=0\); 当事件 A 为必然事件时(如 “三角形内角和为 180°”),所有结果都是有利结果,\(k=n\),故\(P(A)=1\); 当事件 A 为不确定事件时(如 “掷硬币正面朝上”),有利结果数介于 0 和 n 之间,故\(0 < P(A) < 1\)。 2. 概率的加法性质(互斥事件) 互斥事件定义:若事件 A 与事件 B 不能同时发生(如 “掷骰子出现 2 点” 与 “出现 3 点”),则称 A 与 B 为互斥事件。 加法性质:若 A 与 B 互斥,则\(P(A B) = P(A) + P(B)\)。 示例:掷骰子时,\(P( °2 3 )=P(2 )+P(3 )=\frac{1}{6}+\frac{1}{6}=\frac{1}{3}\)。 3. 概率的互补性质 对立事件定义:若事件 A 与事件 B 互斥,且其中必有一个发生(如 “掷硬币正面朝上” 与 “反面朝上”),则称 A 与 B 为对立事件,记 B 为 “非 A”(\(\overline{A}\))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