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32976

25.2.2 频率与概率 课件2025-2026学年数学华东师大版九年级上册教学课件

日期:2025-11-27 科目:数学 类型:初中课件 查看:31次 大小:8030227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25.2.2,频率,概率,课件,2025-2026,学年
  • cover
(课件网) 幻灯片 1:封面 标题:25.2.2 频率与概率 副标题:辨析频率与概率,掌握用频率估计概率的方法 适用教材:华东师大版数学九年级上册 授课教师:[具体姓名] 授课班级:[具体班级] 授课时间:[具体时间] 设计思路:以 “概念对比→试验验证→方法应用→误区规避” 为逻辑,突出 “频率是概率的估计,概率是频率的稳定值” 这一核心关系 幻灯片 2:课程导入 复习回顾: 提问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概率的定义,概率的统计定义和古典定义分别是什么?(预设答案:统计定义是大量重复试验中频率的稳定值;古典定义是等可能事件中有利结果数与总结果数的比) 提问 2:频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预设答案:频率 = 事件发生次数 ÷ 试验总次数,即\(\frac{m}{n}\)) 情境引导: 图片 1:某篮球运动员连续投篮 10 次命中 6 次,频率为 0.6;再投 10 次命中 7 次,累计频率为 0.65;继续投篮,频率在 0.62 附近波动,而他的真实投篮概率约为 0.62。 图片 2:抛硬币试验中,不同小组抛 10 次、100 次、1000 次的频率分别为 0.4、0.48、0.498,逐渐接近概率 0.5。 引导提问:频率和概率都能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它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如何通过频率估计概率?今天我们就来专门研究 “频率与概率”。 幻灯片 3:频率与概率的概念辨析(核心对比) 1. 定义本质对比 对比维度 频率 概率 本质属性 动态统计量:基于实际试验结果,随试验次数变化而变化 静态固有属性:事件本身所具有的客观规律,不随试验而改变 计算依据 依赖具体试验数据:必须通过实际操作,记录事件发生的次数\(m\)和总次数\(n\),计算\(\frac{m}{n}\) 依赖事件本身特征: - 古典定义:无需试验,根据 “有限等可能” 特征,计算\(\frac{ °k}{ °n}\); - 统计定义:虽与试验相关,但本质是频率的 “稳定值”,是事件的客观属性 取值特点 每次试验后取值不同,可能出现波动(如抛 10 次硬币,频率可能是 0.3、0.5、0.7) 取值唯一确定(如抛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恒为 0.5,不会因试验次数改变) 2. 示例直观对比 抛硬币试验: 频率:小组 1 抛 10 次,正面朝上 4 次,频率 0.4;小组 2 抛 100 次,正面朝上 48 次,频率 0.48;全班抛 1000 次,正面朝上 498 次,频率 0.498——— 频率随次数变化; 概率:无论谁抛、抛多少次,正面朝上的概率始终是 0.5——— 概率固定不变。 摸球试验(3 红 2 白): 频率:摸 20 次,摸到红球 11 次,频率 0.55;摸 100 次,摸到红球 58 次,频率 0.58——— 频率波动; 概率:红球占比\(\frac{3}{5}=0.6\),概率固定为 0.6。 幻灯片 4:频率与概率的联系(试验验证) 1. 核心联系:频率趋近于概率(大数定律) 规律描述:当试验次数\(n\)逐渐增大时,事件 A 发生的频率\(\frac{m}{n}\)会逐渐稳定在事件 A 的概率\(P(A)\)附近,试验次数越多,频率与概率的偏差越小,这种规律称为 “大数定律”。 试验数据验证(抛硬币试验): | 试验次数\(n\) | 正面朝上次数\(m\) | 频率\(\frac{m}{n}\) | 与概率 0.5 的偏差 | |--|--|--|--| | 10 | 4 | 0.4 | -0.1 | | 50 | 23 | 0.46 | -0.04 | | 100 | 48 | 0.48 | -0.02 | | 500 | 247 | 0.494 | -0.006 | | 1000 | 498 | 0.498 | -0.002 | | 10000 | 4997 | 0.4997 | -0.0003 | 结论:随着试验次数从 10 增加到 10000,频率从 0.4 逐渐趋近于 0.5,与概率的偏差从 0.1 缩小到 0.0003,充分验证 “频率趋近于概率” 的规律。 2. 频率的作用:估计概率 当试验不满足 “有限等可能”(如投篮命中、下雨概率),无法用古典定义计算概率时,可通过大量重复试验,用事件发生的频率作为概率的估计值。 示例: 某运动员投篮 1000 次,命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