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45680

11.1《过秦论》课件(共82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11-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59次 大小:2872020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1.1,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课件网) 过秦论 研讨历史评说,探究兴亡之因 学习目标 1、疏通文意,积累文中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结合具体语境准确翻译重要句子。 2、熟读课文,学习对比论证的方法。 3、吸取秦由盛而亡的历史教训,认识“以民为本,关注民生”的现实意义。 4.体会《过秦论》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理解其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 疏通文意,积累重点实词、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 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掌握对比论证和铺陈手法的运用。 3. 领悟文章中“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深刻内涵。 (二)教学难点 1. 理解文言文的语法结构和修辞手法,准确翻译重要句子。 2. 感受作者在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变化,理解文章的主题。 3. 探讨秦朝灭亡的其他原因,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 课堂导入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李世民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贾谊来看一看秦朝的历史给了他怎样的启迪吧! 探究新知 知人论世 贾谊(公元前200-公元前168),西汉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文学家。西汉洛阳人,世称贾生。十八岁时以能诵诗书、善属文闻名于郡中。他主张削弱诸侯王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农业生产,以巩固封建国家,得到汉文帝的赏识。却因此受到守旧派的诋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 遭贬谪后,虽身居闲职,仍心系朝事,后为梁王太傅。梁王落马而死,贾谊认为是自己失职,哭泣岁余,抑郁而终,年仅33岁。 作者简介 贾谊的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 贾谊的散文主要成就是政论文,有战国纵横家的风格,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 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文化,显示出从骚体赋过渡到汉赋的端倪,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服鸟赋》最为著名。 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作者简介 探究新知 知人论世 贾谊的著作主要有散文和辞赋两类。 贾谊的散文主要成就是政论文,有战国纵横家的风格,评论时政,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鲁迅称之为“西汉鸿文,沾溉后人,其泽甚远”,代表作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等。 其辞赋皆为骚体,形式趋于散文化,显示出从骚体赋过渡到汉赋的端倪,是汉赋发展的先声,以《吊屈原赋》《服鸟赋》最为著名。 司马迁对屈原、贾谊都寄予同情,为二人写了一篇合传,后世因而往往把贾谊与屈原并称为“屈贾”。 作者简介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伦比。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询民生,穷究的却是鬼神。 翻译: 《贾谊》 毛泽东 贾生才调世无伦,哭泣情怀吊屈文。 梁王坠马寻常事,何用哀伤付一生。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贾谊怀才不遇,空有抱负,曾深情吟咏出《吊屈原赋》。梁王落马而死本是寻常之事,贾谊又何必为此自悲自责呢,抑郁而终呢? 翻译: 作品简介 探究新知 知人论世 贾谊生活在西汉初年,此前历春秋战国、七雄争霸而秦统一天下,到楚汉相争,汉朝建立,五百年战乱破坏,因而西汉初期,社会经济凋敝,人口减少(战国 4500万 秦 4000万 西汉初年 1500万 ) 。为此,贾谊极力主张施行“仁政”以“安民”,民安方得维持汉王朝统治。 贾谊的《过秦论》正是针对这种现实而写。他希望汉统治者能吸取秦灭亡的教训,推行“仁政”以求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即所谓“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也。 写作背景 探究新知 知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