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49819

【新教材核心素养】16.1 人体的神经调节 第2课时(导学案)含答案-新苏科版生物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7 科目:生物 类型:初中学案 查看:45次 大小:116943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0
八年级,生物,新苏科,答案,导学案,2课时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16.1.2 人体的神经调节(导学案) 1.理解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能准确区分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明确两者在形成时间、神经中枢位置上的本质差异。 2.阐述膝跳反射的实验原理与操作步骤,能独立描述反射弧的完整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及各环节功能;结合实验现象,分析“放松状态”对反射结果的影响,初步具备从实验现象推导生理机制的能力。 3.能够依据反射弧结构知识,分析生活中反射弧受损案例(如传出神经受损对缩手反射的影响);结合“谈梅止渴”“望梅止渴”等实例,辨析人类特有条件反射与动物条件反射的区别。 4.深刻认识反射弧完整性对反射的重要意义,树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命观念;主动关注神经系统健康(如避免脊髓损伤),在生活中养成保护神经系统的意识。 【学习重点】 1.反射的定义,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的区分(结合生活实例,如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望梅止渴”为条件反射)。 2.反射弧的五部分组成及各环节功能,理解“反射的完成依赖完整的反射弧”。 【学习难点】 1.结合膝跳反射实验,推导反射弧各环节的协同工作过程(如“敲击韧带→感受器产生冲动→传入神经传导→脊髓中枢处理→传出神经传递→肌肉收缩→小腿抬起”),突破抽象生理过程的理解障碍。 2.理解人类特有条件反射(对语言文字的反应)与大脑皮质语言中枢的关联,辨析“看梅止渴”与“谈梅止渴”的本质差异。 1.预习神经系统组成的基础知识(脑、脊髓、神经),回顾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 2.思考生活中的反射现象(如手被烫后缩手、听到铃声进教室),尝试判断这些反应的共同特点。 3.人体在_____的参与下,对来自体内外的各种_____作出的_____,这种反应叫作反射,它是神经调节的_____。 4.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它由_____、传入神经、_____、传出神经和_____五部分组成,任何一个环节受损,反射都无法正常进行。 5.生来就有的反射叫作_____,其神经中枢位于_____或脑干;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上,通过后天学习形成的反射叫作_____,其神经中枢位于_____。 6.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是对_____作出反应,这与大脑皮质的_____有关,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 活动一:构建反射概念,判断反射实例 1.反射的定义梳理 结合教材与生活实例(如宝宝看到装药勺子哭、人看到强光眯眼),提炼反射的核心条件: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结合教材与生活实例(如宝宝看到装药勺子哭、人看到强光眯眼),提炼反射的核心条件:①人体或动物体;②神经系统参与;③受到刺激;④作出反应。 2.实例判断与分析 分组讨论以下案例是否为反射,并说明理由: ①触动含羞草茎叶下垂( ),理由:_____; ②狗看到骨头分泌唾液( ),理由:_____; ③草履虫趋向肉汁( ),理由:_____; ④人听到谈论杨梅流口水( ),理由:_____。 3.小组总结:反射是_____特有的反应,必须依赖_____的参与,植物和单细胞生物无反射。 活动二:实验探究———膝跳反射与反射弧 1.实验操作:完成膝跳反射 实验步骤: a.2人一组,受测者坐在椅子上,将一条腿自然放松搭在另一条腿上(排除大脑主动控制); b.测试者用手掌外侧边缘或小橡皮锤,迅速轻敲受测者膝盖下方韧带,观察小腿反应; c.受测者有意识控制腿部肌肉,重复实验,对比两次现象差异。 实验记录: 实验状态 小腿反应 是否出现反射 自然放松 _____迅速前伸 _____是 有意识控制 _____反应不明显或无反应 _____否 2.探究反射弧的组成与功能 提出问题:膝跳反射需要哪些神经结构参与?为什么放松状态下反射更明显? 作出假设:膝跳反射需要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脊髓)、传出神经、效应器参与;放松状态下,大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