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课时教学设计 第 1 课时教学设计 课题 13美丽中国我们的家 主备人 备课时间 授课时间 1.课时内容分析 二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适宜于通过情境体验和直观感受进行学习。由于生活经验有限,他们对地理空间和文化象征缺乏具体感知和情感认同。本课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形象生动的教学资源,构建互动参与的体验情境,帮助学生在具身认知中建立对“美丽中国”的整体认知与情感认同,实现爱国主义启蒙教育。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学习重点: (1)指导学生识记祖国的全称,识读祖国的版图和位置, (2)指导学生认识首都,了解首都的重要地标和相关故事,产生热爱之情和自豪感。 (3)引导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多姿多彩,为美丽家园感到自豪,激发对祖国名山大川的向往之情。 2.学习目标确定 1.知道祖国的全称,认识祖国的版图,了解首都北京,整体感知祖国河山的壮丽,增强对祖国基本国情的认识,树立热爱祖国、坚定维护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的正确价值观 2.激发对首都北京和祖国壮丽河山的热爱,初步感知个人与祖国的依存关系,产生热爱祖国、热爱首都的情感,形成积极向上的爱国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3.通过在地球仪或地图上找祖国位置的活动,提升使用工具进行初步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分享首都故事和欣赏各地风光等活动,提高与他人积极交流、倾听与表达的对话能力,具有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识记祖国的全称,识读祖国的版图和位置, (2)指导学生认识首都,了解首都的重要地标和相关故事,产生热爱之情和自豪感。 (3)引导学生感受祖国河山的多姿多彩,为美丽家园感到自豪,激发对祖国名山大川的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指认祖国的完整版图。 (2)指导学生了解首都的城市地位及其作为国家象征的意义。 (3)帮助学生建立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整体感知,产生对美丽家园的热爱和向往, 4学习活动设计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一、激情导入,感知“家”的概念 1. 师:“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温暖的小家,家里有谁呢?” “那我们所有中国人,还有一个共同的、非常大的‘家’,这个家叫什么名字,你们知道吗?” 2. 揭示课题: 肯定学生的回答(中国),出示词语卡片“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单说明这是全称。随后,隆重板书课题:《美丽中国我们的家》。 1. 联系生活实际,踊跃发言:有爸爸、妈妈、我…… 2. 思考并回答:中国。 3. 朗读课题,进入学习情境。 从学生最熟悉的“小家”自然过渡到“国家”的概念,贴近生活,激发兴趣,为学习内容奠定情感基础。 二、活动一:我们的国家在这里 1. 找一找———中国在哪里 课件出示世界地图。 “我们的大家‘中国’就藏在这张世界地图里,谁能当小勇士找到它?” 教师用醒目的红色标出中国位置,并形象地说:“看,这就是我们的国家,它的形状像一只雄赳赳的———大公鸡!” 2. 拼一拼———认识中国的样貌 出示标准的中国地图,再次强化“大公鸡”的形象。(鸡头在哪?鸡脚在哪?) 组织游戏“拼图大赛”:将学生分组,发放中国轮廓拼图,看哪个小组拼得又快又准。 3. 说一说———我在哪里 过渡语:“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这只‘大公鸡’的怀抱里。你的家乡在‘大公鸡’的哪个部位呢?”教师可在地图上大致指出本省位置。 引导学生用句式说话:“我在中国,我在(家乡名)。” 1. 观察与指认: 观察世界地图,尝试上台指认中国的位置。 齐声说:“像一只大公鸡!” 2. 合作与动手: 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参与拼图游戏,在动手操作中熟悉中国轮廓。 3. 表达与定位: 看着地图,寻找自己的家乡大致方位。 用完整的句式大声说出自己的位置。 地图和拼图游戏将抽象的国家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大公鸡”的比喻符合儿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