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57542

4.2《扬州慢》练习(含解析)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87次 大小:59713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年,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2《扬州慢》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扬州慢(淮左名都)》中“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三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以“淮左名都”定扬州地位,“竹西佳处”点经典景观,“解鞍少驻”述行程,开篇简洁明了,奠定叙事基调 B.“名都”“佳处”暗含对扬州昔日繁华的追忆,与后文今日荒凉形成对比,为“黍离之悲”做铺垫 C.仅客观交代地点与行程,未融入情感,开篇平淡,无法引发读者共鸣 D.引用“竹西佳处”(杜牧诗中典故),既唤起读者对扬州历史文化的联想,也强化今昔对比的张力 2.下列对《扬州慢(淮左名都)》中“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两句的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春风十里”出自杜牧诗,原写扬州昔日繁华,此处反用其意,以“荠麦青青”写今日荒芜,对比强烈,情感沉痛 B.“荠麦青青”是春日生机景象,与“春风十里”的繁华呼应,传递对扬州春日美景的喜爱 C.语言直白无典故,仅靠景物描写传递信息,缺乏文学底蕴与审美价值 D.侧重描写扬州的自然景观,未涉及人文历史,无法体现“名都”的历史厚重感 3.下列对《扬州慢(淮左名都)》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用对比:昔日“春风十里”与今日“荠麦青青”对比,昔日“青楼梦好”与今日“废池乔木”对比,凸显战争创伤 B.巧用典故:引用杜牧诗句(“春风十里”“豆蔻词工”),既关联扬州历史,也借典故的“昔日意”反衬今日的“荒凉情” C.情景交融:“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以黄昏、寒角、空城等意象,融悲凉情感于景物,营造萧瑟氛围 D.以议论为主:通过大量直接议论批判战争,缺乏具体形象的描写,情感表达直白浅露 4.下列对《扬州慢(淮左名都)》情感主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借扬州今昔对比,抒发对战争摧毁城市的痛心,传递“黍离之悲”(对国家衰亡的哀叹) B.通过追忆杜牧笔下的扬州繁华,表达对历史文化被破坏的惋惜 C.以“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的疑问,抒发对生命无常、人生短暂的感慨,与战争无关 D.暗含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无力恢复中原的不满,体现家国情怀 5.下列对《扬州慢(淮左名都)》与姜夔其他词作关联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暗香》《疏影》相比,均体现姜夔“清空峭拔”的词风,语言凝练,意境清幽 B.继承姜夔“以文为词”的特点,《扬州慢》用叙事性语言写行程与见闻,《齐天乐》用议论性语言抒愁情,均突破传统词的格律束缚 C.与《长亭怨慢》一样,善用情景交融手法,前者以“空城”写悲凉,后者以“长亭”写离别,情感真挚深沉 D.仅描写战争创伤,与姜夔“多写闲情逸致”的词风完全不符,风格割裂 6.下列对《扬州慢(淮左名都)》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两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红药”(芍药,扬州名花)的年年盛开,反衬扬州城的荒凉死寂,“为谁生”的疑问暗含对战争的控诉 B.呼应前文“废池乔木”,从“植物”角度延续对扬州今日荒凉的描写,让意象更丰富,情感更连贯 C.仅表达对芍药花无人欣赏的惋惜,未融入对城市兴衰的感慨,情感单一 D.以乐景(红药盛开)衬哀情(空城荒凉),手法巧妙,强化“黍离之悲”的感染力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扬州慢(淮左名都) 姜夔 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