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 塘沽一中&塘沽二中&塘沽六中教育集团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联考试卷 O 七年级语文 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第I1卷(综合题)两部分。请将基础部分和作文分别答 在“答题纸”和“作文纸”上,交卷时请监考老师分别装订。 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O 第I卷 注意事项: 下面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请将你认为正确的答案填写在“答题纸”相应的表 格里,书写务必清晰易辨。 O 一、(本大题共11小题,28分。1-5小题每题2分;6-11小题每题3分) (一)积累与运用 1.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静谧(ml) 池畦(q1) 水何谵谵(zhan) O B.莅临(11) 酝酿(1idng) 热烈粗犷(gung) C.姊妹(jiě) 菡萏(hdn) 淡雅高洁(y) D.倘若(tng)不愠(yin) 混为一淡(hdn)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O A初冬的早展,大运河水波粥粼,实阀在阳光中渐渐散去。 B.王家两姊妹人品好,长得又深亮,一个热精活泼,一个温柔恬静,可谓各得其所,人见 人夸。 C,处理事情有时候得坚持原则,并不是所有的事都能处理得面面俱到,十全十美。 O D.莫怀戚的散文《散步》,描写了祖孙三代尽享天伦之乐的温馨场墩。 3.依次填入下面文字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作为九州水源之宗的黄河,了勤劳勇敢的中华儿女,孕有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淆神气 质,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文化根脉,是中华民族的生命之源、文脉之源、幸福之 O 源。在中华儿女心目中,黄河早已成为 的精神图腾。 A养有 传承共同 B.教育 传播 共同 七年级语文 第1页(共8页) 0 C.救府 传承公共 D.养有 传播 公共 4.下面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①如果说有什么$情,既可以消磨时间,又可以延长内心的幸福感,无疑就是阅读。② 肉读是开阔视野、陶治儕染的有效途径。⑧在这个高边发展的时代,时间被一再分割,超 来越碎片化,我们迫切地需要从喧哗中抢夺出时间进行阅读。④可以说,唯有阅读能够延 展生命的长度和宽度,能够培养生活的质凝和气质。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5.依达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据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什么是读书的艺术呢口法国作家英浴亚在《生活的艺术》一书中说口读书的艺术,在很 大程度上,就是在书中重新发现生活口更准确地理解生活的艺术。” A “ B.1“ C.Ig“ D.?gm (二)诗词鉴赏 6.下面对《观沧海》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观沧海 曾操 东临码石,以观沧海。 水何谵谵,山岛或峙。 树木丛生,百苹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辛基至战,歌以咏志。 人“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对象。这两句 虽然没有直接写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那种勃勃英姿。 B.从“水何溶滄”到“洪波涌起”,运用动静结合的写法,通过描写海水和山岛互相映衬 的形象,显示了大海辽阔和宏伟的气象。 C.“日月之行”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从两个“若”字可以看出写的是遮景,通过诗人的 主观感受,写出了沧海之大,描绘出一幅大海吞吐日月、包蕴群星的景象。 D.结尾两句,虽然是乐府诗乐章末了为了合乐而加的,但它也暗示了诗人因征乌桓胜利而 感到的喜税,不能说与正文内容无关。 (三)课内现代文阅读 我们在田野上散步:我,我的母亲,我的读子和儿子。 母亲本不感出来的:她老了,身体不好,走远一点儿就觉得累。我说,正因为如此, 七年级语文第2页(共8页)塘沽一中&塘沽二中&塘沽六中教育集团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检测联考试卷 七年级语文答案 1、D 2、B 3、A 4、D 5、D 6、D 7、A 8、B 9、C 10、B 11、B 12、默写 (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王湾《次北固山下》) (2)不知何处吹芦管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