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59913

10.1《劝学》课件(共57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40次 大小:15071349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10.1,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中,统编
  • cover
(课件网) 现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 昨晚孙总理周游晓庄十二村乡,见到三等小朋友,心里就有三种感触。 第一种人家的小孩子,在家里不但能读书识字,并且会运用书中的道理。这些小孩子会写信,会看信,会认契据,会记帐目,会看报,能懂国家大事。孙总理看了这种人家小孩,他喜欢极了,就说:“活人读活书,字字如珍珠。” 第二种人家的孩子,在家里像木鸡一样,整天的读《百家姓》、《三字经》。总理听了不耐烦,便说:“活人读死书,愈读愈变迂。” 第三种人家的小孩子却不同了,一天到晚只会打架,相骂,偷东西,做种种不长进的事。总理见了气极,对他们家里人说:“活人不读书,不如老母猪。” 但最后总理还是希望大家把小孩子送到学校里去,读活人的书,做活人的事,过活人的生活。 情境引入 教材分析 《劝学》是高中语文部编版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古代议论性散文,是《荀子》的开篇之作,主要讲述了荀子对学习观的理解,较系统的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学习应持的方法和态度,是对学生进行文言知识的传授和思想情感教育,劝勉学生勤奋学习的好材料。加之本文文质兼美,写法独特,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都是值得学习的。 1.了解作者及文章内容,背诵全文。 2.学习本文比喻论证的方法,提高学生围绕 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3.了解荀子的学习观,并且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学习生活中。 学习目标 重点:分析文章论证的过程,学习比喻论证和对比论证的方法 难点:掌握全文比喻代议,寓议于喻及从正反两方面反复论证的特点 学习重难点 战国时期,封建制度逐步形成,社会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许多思想家从不同的立场和角度出发,对当时的社会状况发表看法形成了儒家、道家、墨家等不同的学派,历史上称之为“诸子百家”。 墨家 墨家产生于战国时期。创始人为墨翟(dí)(墨子) 道家 纵横家 兵家 …… 儒家 孟子 荀子 孔子,万世师表。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春秋时期人物,主张“性善论”,提出“仁”主张“礼”。维护周礼,要求“以德治民” 稷下学宫是齐国齐桓公专设的求学讲学的机构,祭酒是学宫的最高长官。 稷下学宫成为百家争鸣的中心和缩影,是当时最有影响力的讲学议政场所,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官家主办、私家主持的高等学府。知识界的领袖云集在这里,宽松、自由的政策,让各种不同的思想,都得以自由抒发。 作者与作品 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代表人物,先秦时代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其散文铺张扬厉,说理透彻,行文简洁,精炼有味,警句迭出,耐人寻味,素有“诸子大成”之美誉。 学习,就是“化性起伪(变化先天本性,兴起后天的人为)”的过程。 荀子简介 ·荀子,名况 ,字卿,战国后期赵国人。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先秦最后一位儒学大师。当时人们尊重他,称他荀卿。汉代著作因避汉宣帝刘询讳,作孙卿。 ·荀子是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是法家思想家韩非、李斯的先生。 ·荀子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令。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百家争鸣的集大成者 先秦儒家的最后一位大师 司马迁所写的《史记 ·孟子荀卿列传》记录了他的生平。荀子于五十岁(有学者认为传抄时误将十五改为五十) 始游学于齐国(稷下学宫),到襄王时代“最为老师”,“三为祭酒”。其间又曾归赵聘秦,去齐适楚。楚相春申君黄歇曾两次任他为兰陵令。终老于兰陵。韩 非 、李斯都 是他的入室弟子,亦因为他的两名弟子为法家代表人物,使历代有部分学者怀疑荀子是否属于儒家学者,荀子也因其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