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七年级上册(2024)10.2滋养心灵 教案 7.10.2滋养心灵 教学设计 课题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十二课第二框《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 核心 素养 目标 道德修养:通过“我的精神奇旅”活动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热爱生活。 健全人格:通过“学铁人榜样,悟生命力量”“‘养心’经验分享”等活动了解心理健康的表现,掌握保持心理健康的正确方法;正确认识生活中的挫折,在生活中磨炼意志,增强战胜困难、抗挫折的能力。 责任意识:通过“多彩校园护成长”探究,认识到良好的生命状态既需要健康的身体也需要保持心理健康、丰富精神世界。形成对自己的生命和健康负责的态度,提升对自己的责任感。 教材 解析 本节课主要阐述了如何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这个问题。人生既有顺境又有逆境,两者的作用都是两面的,学生应当理性看待生活中的失败和挫折,为正确人生观的确立奠定良好的基础。正确对待顺境和逆境,要做到顺境不骄,败境不馁,正确认识顺境和逆境的关系,知道两者有可能相互转化,从容对待成败得失,使之成为人生成长的阶梯。人们应当以积极的态度应对人生中的顺境和逆境,理解经历挫折和考验有助于走好人生路,增强抗挫折能力。 教法 学法 讲授法、情境创设法、合作探究法 重点 滋养心灵的重要性;滋养心灵的方法 难点 滋养心灵的方法 教学过程 今天我带来的课题是统编版七年级上册第十课第二框滋养心灵。下面开始我的课堂展示,上课同学们好,请坐同学们。 人类以诗寄情千年,千年诗韵轻轻淌,九州墨香悠悠长,诗歌如同一方温暖的屋檐,为人类的心灵提供遮风挡雨,滋养着人们。那老师最近在一个公众号邂逅了几首小诗,想要和同学们一起分享。 让我们一起来。 接月亮星星跑步不小心撞倒了月亮,月亮掉下来,刚好落在我手上,从此我手上有了月光。我的家乡有一座山,这座山上有很多诗,因为山太美了让我数过来也。去树上游、地上游,桥上也有朋友放学回家的路,长长的只有我一个家。只有小牛一个,当我抱住它的时候,我们都有了朋友。 好老师看到同学们都在不自觉的跟着朗读了起来,那同学们最喜欢哪首诗呢?他最喜欢见月亮,因为充满了想象与童真。你的感受很细引你确实诗歌就像一场神奇的魔法,能够把平凡的夜空变成充满想象力的童话世界。 同学们好不好奇这些诗歌是出自于谁之手?老师来揭晓答案。他们是来自云南大山深处一所中学的一群留守儿童,在他们所在的学校,从2016年起就尝试着将诗歌课作为必修课,纳入了日常教学的中。 而这一做法也得到了很多人的褒养。同学们想想为什么这一做法会得到这么多人的褒养?我们就一起带着这个问题去进入今天的主题,学习诗意,滋养心灵,绽放生命光彩。 好,我们接下来就一起进入第一篇章,诗意弃居,去听听小诗人们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认识第一位小诗人木同学。 几年前,父亲车祸去世,家里就剩下他妈妈、姐姐三个人。而两年前,母亲为了供两个女儿读书,也去了广州打工,过年也不会回来,姐姐又去了楚雄上大学,就这样,她一个人吃饭,一个人上学,一个人做家务,一个人看山,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两年,也还在继续。 老师想问问同学们,对于他来说,你觉得他生活中面临的最大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想一想。 来你说做家务,做饭,你说还有你认为跟他有不一样的说法,你认为可能是情感上的需要,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你和他有有相似的经历。 爸爸妈妈在外地工作,爷爷奶奶在家照顾你,虽然爷爷奶奶很关心你,但是他们也太替不了爸爸妈妈,所以你时常会想念和思念妈妈。老师想给你一个大大的拥抱,所以你和他感同身受。 确实对于木同学来说,可能最大的困难不是来自于生活上的,而是心理情感上的需要。 在学校开设的诗歌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