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66458

第14课《爱的语言》教案【北师大版】《心理健康》八年级上册

日期:2025-11-21 科目: 类型:初中教案 查看:65次 大小:362928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4课,爱的语言,教案,北师大,心理健康,八年级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4课《爱的语言》教学设计 课题 爱的语言 单元 第六单元 学科 心理健康 年级 八年级 学习目标 1.了解亲子沟通不畅的常见原因,掌握非暴力沟通的四个核心环节及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核心内涵。2.学会区分观察与评论、感受与想法,能运用 “表达感受 + 说明需求” 的方式清晰沟通,提升与父母有效互动的实践能力。3.理解父母的关爱与自身的需求,减少亲子沟通中的抵触情绪,树立尊重、理解、包容的沟通意识,愿意主动改善亲子关系。 重点 1.掌握非暴力沟通的核心逻辑及实际运用方法。2.学会识别自身及他人沟通中的感受与潜在需求,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真实想法。3.理解亲子沟通不畅的根源,明确有效沟通对维护亲子关系、调节自身情绪的重要性。 难点 1.引导在实际情境中,摆脱情绪化的 “暴力沟通”,灵活运用非暴力沟通技巧表达需求。2.理解父母行为背后的关爱与需求,实现从 “对立抵触” 到 “换位思考” 的心态转变。3.在沟通中准确区分 “观察与评论”“感受与想法”,避免将请求变成命令。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同学们,有句名言说得好:“沟通是心灵的桥梁,没有沟通,爱就会变成误解。”大家觉得这句话有道理吗?明明我们和父母心里都装着对彼此的爱,可为什么常常会因为一句话就吵得面红耳赤?为什么父母的关心,我们有时却感受不到温暖,反而觉得是束缚和唠叨?八年级的我们,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渴望被当作成年人对待,但表达感受、化解矛盾的沟通能力,却未必跟上了成长的脚步。今天,我们就走进 “爱的语言” 这一课,一起学习非暴力沟通的技巧,试着搭建起与父母之间更顺畅的心灵桥梁。 出示课题。 欣赏名言,思考课件展示的几个问题,小组之间讨论分享自己的感受。 通过欣赏名言,设置疑问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出本课教学主题。 讲授新课 一、我述我心1.阅读小汐和妈妈的故事。 2.心灵悄悄话:(1)小汐和妈妈冷战的导火索是什么?(2)小汐对妈妈的行为有怎样的感受和想法?(3)小汐冲妈妈大喊后,妈妈有怎样的反应?(4)冷战给小汐带来了哪些影响? (5)平时妈妈在小汐做作业时,会有哪些类似的行为?(6)小汐该怎么办呢?小结:(1)三天前晚上小汐为第二天考试抓紧复习时,妈妈几次三番进房间送东西、叮嘱她好好考别粗心,不断打扰她,小汐忍无可忍冲着妈妈大喊,妈妈生气摔门而出,之后两人开始冷战。(2) 小汐的感受是反感、烦躁,还有冷战后的难受;她知道妈妈的行为是关心自己,但觉得这种频繁打扰是一种不信任的监督,影响自己专心复习。(3)妈妈很生气,吼小汐 “怎么跟妈妈讲话的?没见过你这么不孝顺的姑娘”,然后甩门出去,之后三天没跟小汐说一句话。(4) 小汐心情很难受,上课会不由自主想到冷战的情景,变得更烦躁,影响了学习状态。(5) 平时小汐在房间做作业,妈妈也时常打扰她,一会儿送牛奶,一会儿送水果。(6)①主动沟通:选择合适时机,心平气和地向妈妈表达自己知道她是出于关心,但频繁打扰让自己无法专注学习,希望妈妈能理解自己的感受,同时承诺会合理安排学习和休息,也会认真对待考试。②倾听理解:认真倾听妈妈的想法,了解妈妈频繁关心的背后可能是担心自己学习压力大、营养跟不上等,感受妈妈的爱。③调整相处模式:和妈妈商量制定规则,比如在自己学习时,若不是紧急事情,不要随意进房间打扰;学习间隙,自己会主动找妈妈交流、吃水果等。二、心海导航1.青少年有时无法与父母有效沟通,主要有哪几个原因?①成长与独立的需求,青少年渴望被视为独立个体,对父母过度关心或控制感到不满,易选择沉默;②代际差异与价值观冲突,两代人在生活方式、兴趣爱好等方面差异显著,成为交流障碍;③情感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