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7课《配置个人计算机》教学设计 课题 配置个人计算机 单元 第二单元 学科 综合实践活动 年级 七年级 核心素养目标 价值体认:体会自主可控的计算机技术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同 “理性配置计算机、重视信息技术自主创新” 的理念。责任担当:在学习“配置个人计算机” 活动的过程中,做好硬件识别等分工任务,为自己的实践成果负责,同时树立信息安全意识。解决问题:能够运用创新思维和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分析不同场景对计算机配置的需求,结合预算和性能差异,提出合理的计算机配置解决方案。创意物化:通过各种形式进行计算机配置的创意物化,如设计 “计算机配置方案宣传海报”完成 “个性化计算机选购演示文稿” 等。 教学重点 体会自主可控的计算机技术在学习、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同 “理性配置计算机、重视信息技术自主创新” 的理念。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创新思维和所学的计算机知识,分析不同场景对计算机配置的需求,结合预算和性能差异,提出合理的计算机配置解决方案。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第7课 《配置个人计算机》板书课题。计算机已经融人了我们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除了常见的台式计算机之外,我们常用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等都是计算机。我们选择不同的计算机来满足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不同需要。因此,如何合理地选择配置计算机就变得十分重要。播放视频。 观看教学视频和新知引入。 将学生的注意吸引到课堂。 讲授新课 新知讲解:板书课题。一、活动准备1.说一说,计算机有哪些特点,在生活中起到什么作用?计算机运行速度快。计算机有强大的存储能力。计算机具有高精度的计算能力。计算机在生活中能辅助学习,如通过在线课程、学习软件提升学习效率;还能丰富娱乐,提供游戏、影音等多样化休闲方式。2.对于计算机,我们有哪些问题?我想选购一台适合学生用的笔记本电脑。我想为奶奶选购一台平板电脑。我想了解不同类型计算机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我想知道如何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性价比高的计算机硬件。3.下列几张图片代表了计算机发展历史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产品,通过网络查找相关信息。知识链接:计算机的发展历程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1957 年):以 ENIAC 为代表,体积庞大、功耗高,用于科学计算。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8-1964 年):采用晶体管,体积缩小、性能提升,开始应用于数据处理和工业控制。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65-1971 年):集成多个电子元件,出现小型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商业领域。大规模 /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72 年至今):微处理器诞生,推动个人计算机普及,同时高性能超级计算机不断发展,应用涵盖生活、科研、工业等各个领域。二、活动实施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成计算机是信息处理的重要工具,它由硬件和软件组成。如果说硬件是计算机的“躯体”,软件则是计算机的“灵魂”。小锦囊大量“看不到”的计算机被“嵌入”到飞机、火车、电视机、洗衣机等各种设备中。计算机硬件采用了模块化设计。我们可以将计算机分解成一个个具有相对独立功能的模块,如:主机箱、主板、CPU、电源、硬盘和内存条等。计算机是按照人们的指令进行工作的。能让计算机执行的一系列指令就是计算机程序。软件是计算机程序和相关数据的统称。计算机的软件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系统软件,另一类是应用软件。2、在老师的指导下打开计算机主机箱,找到以下各个部件,通过网络查找了解它们的功能。警示灯:要在断开计算机电源的情况下才能打开主机箱。3、计算机操作系统非常重要,其自主可控关系国家信息安全。通过上网搜索,收集相关资料填入下表。操作系统名称主要特点和应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