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2026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核心素养监测 序号 七年级语文 2025.11 (本试卷共23道题 试卷满分12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本试卷上作答无效。 一、 积累与运用(17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健壮(jian) 应和(he) 僬悴(chui) 喜出忘外(wang) B.寂奥(m心) 衡量(1iang) 绽放(zhan) 人声顶沸(ding) C.徘徊(hu6i) 沁凉(qin) 稚气(zh1) 花技招展(zhdo) D.分歧(qi) 云宵(xiǎo) 确凿(zo) 鸦雀无声(aque) 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中国是诗的国度。《诗经》、楚辞、汉乐府、唐诗、宋词… 了无比灿烂的 诗歌文化。凡中国人, 身处何方,从事什么工作,过着怎样的生活,几乎都熟读 “春眠不觉晓”,能诵“床前明月光”,会唱“明月几时有”。诗词给我们的心灵以审美 的 让我们在 中养成丰盈灵动的诗性。 A造就尽管黛染潜移歌默化B.造就无论照陶 潜移默化 C.造成无论照染不动声色 D.造成尽管霜陶不动声色 3.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万物奔赴金秋的盛典。②一排排红高梁高擎火炬,从天边透迤而来,浩浩荡荡。⑤ 玉米的队仗步履整齐,英姿飒炎地接受风的检阅。国风吹过,秸秆轻摇,叶于获获作响。 ⑤平原上的村庄,像小船驶入金黄的稻浪。 A句①中“奔赴”是动词,“盛典”是名词。 B.句②中“逶迤”应是“舒展延伸”的意思。 C.句③中“步履”可替换为同义词“步伐” D.句⑤运用拟人修辞,表现稻米丰收的盛景。 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 (1)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再塑生命的人》选自《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作者是美国盲聋作家海伦·凯勒。 B.《世说新语》是一部志人小说集,主要记载了汉末至东晋士大夫们的言谈、逸事。 C.《五猖会》中的“我”在准备出发看会时期待兴奋,被父亲命令背书后兴味索然。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左迁”,指升职。古代以左为尊,右为卑。 七年级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出卷网创建 (2)名著阅读(3分) 《朝花夕拾》中,鲁迅记述了许多对他成长产生积极意义的“重要他人”。请结合你 的阅读经验,从中任选其一,按照提示,完成人物卡片的制作。 《朝花夕拾》人物卡 ◆人物: ◆和鲁迅之间的故事: ◆对鲁迅的影响: 5.古诗文默写(6分) (1)有朋自远方来, ?(《论语》十二章) (2)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3)择其善者而从之, 。(《论语》十二章) (4)我寄愁心与明月,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5)学习过程中,“思考”与“学习”缺一不可。《<论语>十二章》点明二者相辅 相成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 为 .-、古诗文阅读(17分) (一)阅读古诗,完成第6题。(3分) 【甲】次北固山下 【乙】早春南征寄洛中诸友 唐·王湾 宋·欧阳修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楚色穷千里,行人何苦赊 湖平两岸阀,风正一帆悬。 芳林逢液雁,候馆噪山鸦。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春入河边草,花开水上搓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东风一樽酒,新岁独思京。 【注释】①赊(she):迢远、漫长。②候(hdu)馆:承站。③楼(chd):木筏、小船。 6.下面对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甲诗中的“客路”“行舟”和乙诗中的“行人”“候馆”点明了诗人羁旅在外。 B.甲诗颈联展现了海日初升、江上春来的生机勃勃之景,暗含了新旧交替的哲理。 C。乙诗颈联描绘了春草初长、水畔花开的早春泶象,色调暗淡,给人以凌凉之感。 D。两诗都含有“雁”这一意象。甲诗借“归雁”寄乡思,乙诗以“旅雁”离漂泊。 七年级语文试卷第2页(共8页) ■ 出卷网创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