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让教学更有效 高效备课 | 生物学科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与 核心素养 生命观念:通过理解性染色体决定性别,形成“结构与功能相适应”、“遗传与变异”的生命观念,认识到生命延续的内在规律性。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男女染色体图谱,提升观察与比较的能力;通过模拟实验,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如何控制变量、记录数据和得出结论。 科学思维:能够运用演绎与推理的方法,解释生男生女的原理;通过“思维训练”分析和解释数据,得出科学结论,培养证据意识和逻辑思维能力。 社会责任:科学地认识性别决定的原因,摒弃重男轻女的封建思想,树立男女平等的现代文明观念;关注与遗传相关的社会问题,形成正确的伦理观。 学习重点 1、男女染色体的差别,特别是性染色体的组成。 2、生男生女的奥秘及机会均等的原因。 学习难点 1、理解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并运用知识解释自然人群中男女比例接近1:1的现象。 2、从微观的染色体层面理解性别决定的遗传机理。。 【课前预习】 1、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_____存在的,共有_____对。 2、人的体细胞中染色体可以分为_____和_____两类。 3、男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_____,女性体细胞中的性染色体组成是_____。 4、男性生殖细胞(精子)中的性染色体有_____种类型,分别是_____或_____。 5、女性生殖细胞(卵细胞)中的性染色体只有_____种类型,是_____。 6、当含_____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发育为女性。 7、当含_____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受精卵的性染色体组成为_____,发育为男性。 8、生男生女主要取决于_____的类型。 9、男性产生的两种精子的数量是_____的,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是_____的。 10、因此,生男生女的机会是_____的。 11、在“观察·思考 男性和女性的染色体”中,我们可以看出男性第23对染色体形态_____,女性第23对染色体形态_____。 12、在“实验·探究 模拟人的性别决定”中,通常用两种不同颜色的棋子或卡片分别模拟_____。 13、在“思维训练:分析和解释数据”中,通过对大量样本数据的分析,可以判断生男生女的比例是否接近_____。 14、人的性别决定发生在_____的过程中。 15、从理论上讲,一个家庭生育一个孩子,是男孩的可能性是_____%。 【课中研学】 问题1:人体细胞中哪一对染色体被称为性染色体?男性与女性的性染色体组成有何不同? 问题2: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是否只控制性别?请举例说明? 实验探究: 模拟人的性别决定。 问题1:在模拟实验中,如果用黑棋代表含Y染色体的精子,白棋代表含X染色体的精子,那么抽取一次,抽到黑棋和白棋的概率各是多少?这模拟了什么生物学事实? 问题2:写出人生育后代性别决定的组合? 问题1:从理论上讲,生男生女的比例是1:1。但在一个家庭中,连续生了两个女孩,第三个孩子是男孩的概率是多少?为什么? 问题1:如果统计一个拥有1000个新生儿的社区,发现男女比例为520:480,这个比例是否符合理论值?可能受到哪些现实因素的影响? 【课堂总结】 一、核心概念: 孟德尔实验: 揭示遗传规律。 显性基因(大写字母):决定显性性状。 隐性基因(小写字母):决定隐性性状。 基因型与表现型:基因组成决定性状表现。 禁止近亲结婚:降低隐性遗传病的发病率,利国利民。 二、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基因的显性和隐性规律,它不仅解释了生活中的遗传现象,更指导我们做出更科学、更健康的生活选择。” 【课堂练习】 1、正常男性体细胞中染色体的组成是( ) A. 22对+XX B. 22对+XY C. 22条+X D. 22条+Y 2、人类的性别决定发生在( ) A. 胎儿分娩时 B. 胎儿发育过程中 C. 受精卵形成时 D. 卵细胞形成时 3、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女孩,他们再生一个孩子是男孩的概率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