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教学设计方案 ———整本书阅读导读激趣课 学习目标: 1.把握核心概念,理解乡土社会的文化逻辑。 2.激发阅读兴趣,建构整本书阅读的方法路径。 3.培养文化自觉,审视传统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1.了解作者 费孝通(1910-2005),江苏吴江人,著名社会学家、人类学家、民族学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社会学和人类学的奠基人之一 。他师从社会人类学巨擘马林诺夫斯基,深入研究社会学和人类学,著作颇丰,《乡土中国》《乡土重建》是其代表作品。 1928年考入东吴大学医预科,后转入燕京大学社会学系,毕业后考入清华大学研究院。1936年去伦敦大学学习,在马林诺夫斯基门下学习社会人类学,获得博士学位。 回国后历任云南大学、西南联合大学、清华大学教授及北京大学社会学研究所所长。1981年,他荣获英国皇家人类学会颁发的该年度赫胥黎奖章。1982年,他被选为伦敦大学经济政治学院院士。 费孝通先生从事社会学、人类学研究,写下了数百万字的著作。在其导师马林诺夫斯基指导下完成的博士论文《江村经济》,被誉为"人类学实地调查和理论工作发展中的一个里程碑",成为国际人类学界的经典之作。 幻灯片3 2.了解作品 这本小册子的写作经过,在《后记》里已交代清楚。这里收集的是我在四十年代后期,根据我在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所讲“乡村社会学”一课的内容,应当时《世纪评论》之约,而写成分期连载的十四篇文章。 ———《乡土中国》重刊序言 3.为什么要读《乡土中国》? 以现在的情形来说,这片大陆上最大多数人是拖泥带水下田讨生活的了。我们不妨缩小一些范围来看,三条大河的流域(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中国第一大河,亚洲最长的河流,世界第三大河。流域大部分处于湿润地区,有“黄金水道”之称。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流域牧场丰美、农业发达,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源地之一。珠江:中国南方最大的河流,干流西江发源于云南东部,流域内水量充沛)已经全是农业区。而且,据说凡是从这个农业老家里迁移到四围边地上去的子弟,也都是很忠实地守着这直接向土里去讨生活的传统。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古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柽地问我: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上,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像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即谢 米 西罗克哥洛夫,1889—1939,俄国人,对人类学、民族学、汉学的研究堪称世界一流。1922年后来华,专攻通古斯和中国人体质研究,代表作有《北方通古斯的社会组织》)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位于俄罗斯东北部,广阔而寒冷),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 ———乡土本色第二段 孙悟空遇到不熟悉的妖怪,会先去找谁? 据《礼记 祭法》中说,只要一个地方居住的人超过一百家,就要立庙祭祀社神。 中国人西方人在亲属的称谓上有不同吗? 大爷 大娘 叔叔 婶婶 二叔 二婶 三叔 三婶 姑姑 姑父 大姨 小姨 …… uncle aunt 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都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这些单位就是团体。我说西洋社会组织像捆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的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得分清楚。 ———p40差序格局 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