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 高二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 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城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 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至三单元、古诗词诵读。 一、阅读(72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现代化是一次深刻的文明改造,是文明形成后最伟大的变革。中华文明在现代化过程中变得更加壮大,通过 吸取外来文明精华,使古老文明更丰富、更有活力。借助现代化,中华文明融合了世界,也融入了世界。文明互鉴 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文明载体和中华文明“内核”的问题、中华文明的融合本性即“外融”的问题、 在现代化过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问题。 第一,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文明的两个载体相辅相成,完美对接,保证了文明的主体性始终坚固。文明 有两个载体,一是精神的载体,即宗教或非宗救的学说,这是文明的意识形态;二是政治的载体,即国家力量,这是 文明的制度保障。中华文明的特别之处,就是在两千多年前就形成了精神载体(孔子学说)和政治载体(统一国家) 的完美对接,这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在人类文明史上,只有中华文明经历几千年时代变迁而延续至今,其基本特征始终不变。究其原因,是文明的 精神载体和政治载体始终相互依存,完美对接。孔子学说提倡天人秩序,主张社会安宁;统一国家力量则在最大程 度上保证了社会的稳定。文明这两个载体牢固对接,就形成了中华文明的基本“内核”,保证了中华文明的生生 不息。 第二,中华文明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具有高度的融合性,有能力并且有意愿融合一切外来文化。黄帝族和 炎帝族融合的传说,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源头。夏商周三代的变化和秦汉统一国家的出现是中原文明与周边文明互 动的结果,标志着中华文明莫基时代的完成。这以后,“中国”和中国以外“异城”的交融互动就成为融合的主题。 中华文明的每一次壮大都是在融合中完成的,“内核”和“外融”同时起作用。在几千年时间里,中华文明依靠强大 的融合力,兼收并蓄,有容乃大,不仅在重大危机的冲击下转危为机,并且通过吸取外来文明而使自己更有活力,更 能适应时代变化。 第三,在现代化过程中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从19世纪中叶开始,中国面对新的危机,可以说是有史以来 最严重的桃战。19世纪中叶,英国人借助大工业的力量,用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其他西方列强蜂拥而上, 【高二期中学业水平测试·语文试卷第1页(共8页)】 ZZ2025~2026学年上学期期中学业水平测试·高二语文试卷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1.C(A项,“形成了中华文明的全部‘内核’”错,根据材料一“文明这两个载体牢固对接,就形成了中华文明的基本‘内核”可知,文明 的两个载体的牢固对接,形成的不是中华文明的全部“内核”。B项,“中华文明是在炎黄两个部族的融合中产生”错,根据材料一 “黄帝族和炎帝族融合的传说,开启了中华民族的源头”可知,炎、黄两个部族融合是传说,不是史实,这个传说开启的是中华民族的 源头,不是中华文明的源头。D项,“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西方文明的基础上建设起来的”错,根据材料一“我们以最开放的态度 对待世界各种文明,包括西方文明,毕竟西方是现代化的发源地,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过程中积累了经验,也留下了教训,为中国现代 化提供了诸多可借鉴之处”可知,西方文明只是中华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