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89331

13.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练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8次 大小:47540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13.1,2025-2026,必修,语文,高一,统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3.1《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人物语言特点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林冲的语言始终温和隐忍,未体现出性格的转变 B.陆虞候的语言虚伪狡诈,暴露其趋炎附势的本质 C.李小二的语言粗犷豪放,符合市井屠夫的身份特征 D.差拨的语言恭敬谦和,展现其对林冲的同情之心 2.下列对课文中环境描写作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正是严冬天气,彤云密布,朔风渐起”为情节发展铺垫氛围 B.风雪描写推动情节,如“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引出林冲买酒 C.山神庙的荒凉景象,暗示林冲命运的凄惨与孤独 D.环境描写仅起到渲染气氛的作用,与人物性格无关 3.下列对课文情节逻辑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林冲被刺配沧州完全是因为妻子被高衙内觊觎,与自身性格无关 B.李小二的报信是林冲命运转折的关键,使其从隐忍走向反抗 C.林冲“将草厅门拽上,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体现其细心谨慎 D.陆虞候等人放火烧草料场,仅为报复林冲,无其他政治目的 4.下列对课文中细节描写的赏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林冲“去包裹里取些碎银子,把花枪挑了酒葫芦”体现其随遇而安的心态 B.“将火炭盖了,取毡笠子戴上”的细节,为后文草场失火排除林冲嫌疑埋下伏笔 C.林冲怒杀仇敌时“扯开胸脯,取出那口刀来”,展现其决绝的反抗精神 D.差拨“把林冲骂得一佛出世,二佛涅槃”的细节,突出林冲的软弱可欺 5.下列句子中,与课文中林冲“隐忍”性格特点相符的一项是() A.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B.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6.下列对课文主题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批判封建社会官场的黑暗与腐败 B.展现林冲从逆来顺受到奋起反抗的性格转变,揭示“官逼民反”的主题 C.歌颂底层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如林冲与李小二的交往 D.说明个人命运由环境决定,人在逆境中无法自主选择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水浒传》第十回,是整部小说中“官逼民反”主题的经典载体,也是林冲性格转变的关键情节。林冲本是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身处北宋末年动荡的社会背景下,虽有一身武艺与安稳生活,却因权贵的步步紧逼,从“逆来顺受”的忠臣良将沦为“逼上梁山”的起义英雄。这段情节以“风雪”为核心意象,串联起林冲被刺配沧州、偶遇旧友、草场遭险、怒杀仇敌等一系列事件,在紧凑的叙事中完成了人物精神世界的蜕变。 课文开篇便埋下冲突的伏笔,林冲被高太尉设计陷害,刺配沧州途中险些遇害,幸得鲁智深相救,却仍未放弃对“重获生路”的期盼。到达沧州后,他被安排看管草料场,面对差拨的刁难与环境的恶劣,依旧选择隐忍———待雪晴了,去城中唤个泥水匠来修理”,这份对安稳的渴求,源于他对自身身份与社会秩序的认同。然而,封建统治的黑暗早已注定他的隐忍无法换来安宁,陆虞候等人受高俅指使,千里追杀至沧州,企图以“火烧草料场”的毒计置他于死地,彻底断绝其生路。 “风雪”在文中不仅是自然环境的写照,更是推动情节、烘托人物的核心元素。从“朔风渐起,卷下一天大雪”到“那雪正下得紧”,再到“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风雪的强度不断升级,既为林冲买酒避寒、夜宿山神庙提供了合理契机,也为草料场失火、林冲得以幸存创造了条件。当林冲在山神庙中听闻陆虞候等人“烧了大军草料场,也免了他面上刺字”的对话时,所有的隐忍与期盼彻底崩塌,风雪的狂暴与他内心的愤怒形成共振,促使他完成了“忍无可忍,无需再忍”的性格跨越。 课文的叙事艺术尤为精妙,细节描写层层递进,暗藏逻辑伏笔。林冲“将草厅门拽上,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