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89837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日期:2025-11-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27次 大小:47434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必修,语文,高一,统编,学年,2025-2026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整本书阅读《红楼梦》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红楼梦》中“宝黛爱情”本质的分析,最准确的一项是() A.门当户对的贵族青年之间的浪漫情愫 B.反抗封建礼教、追求精神契合的情感典范 C.依附于家族利益的功利性情感联结 D.充满世俗烟火气的普通青年爱情故事 2.下列对《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形象共性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多具有鲜明的个性与才情 B.命运多与封建家族兴衰紧密相连 C.均以积极抗争的姿态面对命运 D.其悲剧性折射出时代的局限 3.下列对《红楼梦》中“判词”作用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仅为概括人物性格,无预示命运的功能 B.以隐晦方式暗示人物结局与家族走向 C.是作者随意创作的文字游戏,缺乏深意 D.只服务于情节推进,与主题表达无关 4.下列对《红楼梦》语言风格的赏析,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以华丽辞藻为主,缺乏生活气息 B.人物语言个性化,贴合身份性格 C.叙事语言直白通俗,无文学韵味 D.情感表达直白浓烈,缺少含蓄之美 5.下列情节最能体现王熙凤“精明能干”性格的一项是() A.毒设相思局,算计贾瑞 B.协理宁国府,整顿乱象 C.弄权铁槛寺,贪赃枉法 D.抄检大观园,手段狠辣 6.下列对《红楼梦》主题的理解,最全面的一项是() A.仅描绘贵族家庭的奢华生活与内部矛盾 B.核心是批判封建科举制度对人的摧残 C.以家族兴衰折射社会变迁,蕴含多重文化思考 D.单纯歌颂宝黛之间的忠贞爱情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章回体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爱情婚姻悲剧为主线,描绘了大观园中一众女子的命运沉浮,展现了封建末世的社会风貌与人文百态。课本节选的“林黛玉进贾府”“葫芦僧判断葫芦案”“香菱学诗”等章节,均为小说中的经典片段,集中体现了作品的人物塑造艺术与思想内涵。 “林黛玉进贾府”作为小说的重要开篇章节,承担着介绍主要人物、铺设故事背景的关键作用。黛玉因母亲去世,被迫寄居于外祖母贾府,这一情节不仅自然引入了贾母、王熙凤、贾宝玉等核心人物,更通过黛玉的视角,展现了贾府的奢华气派与等级森严。文中对贾府建筑格局的描写———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对室内陈设的刻画———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无不彰显着贵族世家的赫赫权势。而黛玉“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惟恐被人耻笑了他去”的心理活动,则精准勾勒出她敏感多疑、自尊自重的性格特质,也为她日后在贾府的命运埋下伏笔。 这一章节的人物出场描写堪称文学典范,作者根据人物的身份地位与性格特点,采用了各具特色的出场方式。贾母作为贾府的“老祖宗”,以“正面榻上独坐”的姿态隆重登场,其慈爱与权威并存的形象跃然纸上;王熙凤则以“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的爽朗笑声打破宁静,“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的外貌描写与“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神态刻画,将她精明干练又八面玲珑的性格展现得淋漓尽致;贾宝玉的出场更是层层铺垫,先通过王夫人等人的描述营造出“顽劣异常,极恶读书”的初步印象,再以“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的俊朗形象登场,其“摔玉”的举动更凸显了他叛逆不羁、追求平等的精神特质。 “林黛玉进贾府”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极为丰富。从礼仪文化来看,黛玉拜见长辈、与平辈相见时的言行举止,严格遵循着封建礼仪规范,如“规规矩矩行了礼”“以姊妹相称”,体现了封建宗法制度下的人伦秩序;从服饰文化来看,文中对人物衣着的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