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92827

2.1《长征胜利万岁》练习(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56次 大小:48925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年,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二,统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长征胜利万岁》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长征胜利万岁》中相关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我军长征中的最后一战,也是战斗规模较大的一次恶战”,句中“最后一战”“恶战”凸显了战斗的特殊意义与艰巨性,为后文的胜利铺垫情感张力。 B.“我们都很高兴,不约而同地从各个角落跑出来,向毛主席和朱总司令身边涌去”,“涌去”一词生动展现了战士们对领袖的崇敬与胜利后的激动心情,极具画面感。 C.“长征,它将成为人类历史上的奇迹,永远铭刻在中国人民的心中”,这句话直接点明长征的历史地位,表达了作者对长征不朽价值的坚定信念。 D.“敌人的枪声渐渐稀疏了,最后停止了射击”,通过环境描写暗示战斗的结束,与前文的激烈厮杀形成对比,营造出压抑后的平静氛围。 2.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与《长征胜利万岁》中“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一句相同的一项是() A.战士们的吼声震得山冈都在发抖,仿佛要将积攒的力量全部释放出来。 B.路边的野花在寒风中摇曳,像一个个倔强的精灵,诉说着生命的力量。 C.信念是灯塔,指引前行的方向;信念是火焰,温暖孤寂的心灵;信念是磐石,支撑不倒的身躯。 D.他的脚步很沉,每一步都像是踩在将士们的期盼之上,沉稳而坚定。 3.下列关于《长征胜利万岁》的内容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时间为线索,依次记录了战斗准备、激烈交战、战斗胜利、欢庆场景等关键情节,脉络清晰。 B.文中对毛主席讲话的引用,不仅交代了长征胜利的意义,更升华了文章的主题,增强了思想深度。 C.作者在叙述过程中,既注重客观记录事件经过,又融入个人情感体验,使文章兼具纪实性与感染力。 D.文章重点刻画了高级将领的决策过程,对普通战士的描写较少,体现了以领袖为核心的叙事视角。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与《长征胜利万岁》中相关语境风格一致的一项是() A.这场辩论赛中,双方辩手唇枪舌剑,你来我往,场面十分激烈,最终正方以微弱优势胜出。 B.面对困难,他始终保持着乐观心态,像老黄牛一样默默耕耘,用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 C.阅兵式上,受阅部队步伐铿锵,气势恢宏,展现出中国军人的铁血豪情与过硬风采。 D.校园艺术节上,同学们的表演精彩纷呈,歌声悠扬,舞姿曼妙,赢得了台下阵阵掌声。 5.下列对《长征胜利万岁》中细节描写的作用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对战士们“干裂的嘴唇”“磨破的草鞋”的细节描写,凸显了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反衬出战士们的顽强意志。 B.“毛主席微笑着向我们挥手致意”的细节,刻画了领袖亲切温和的形象,拉近了与战士们的距离,体现了军民同心。 C.对战斗结束后“硝烟弥漫的战场”“缴获的武器装备”的描写,是对战斗成果的客观呈现,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 D.战士们“相互拥抱、流泪欢呼”的细节,仅表现了胜利后的喜悦,未涉及对长征精神的诠释,略显冗余。 6.下列关于《长征胜利万岁》文体特征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以饱满的情感抒发对长征胜利的赞美,叙事性较弱。 B.本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以作者的亲身经历为线索,重点刻画了革命领袖的形象。 C.本文是一篇纪实散文,兼具新闻的真实性与散文的文学性,语言质朴而富有感染力。 D.本文是一篇议论文,以长征胜利为论据,论证了革命信念的重要性,逻辑严密。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历经二万五千里长征,抵达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这一伟大壮举,标志着中央红军长征的圆满结束,为中国革命保留了珍贵的火种,开启了中国革命的崭新篇章。《长征胜利万岁》的作者杨成武,当时担任红一军团第二师第四团政治委员,亲身参与了长征中的诸多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