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93653

8《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练习(含解析)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20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10次 大小:493780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年,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二,统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大卫·科波菲尔(节选)》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大卫·科波菲尔(节选)》中人物形象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米考伯先生爱慕虚荣、不善持家,却又乐观善良、重情重义,是“圆形人物”的典型 B.大卫·科波菲尔在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的经历中,展现出少年人的坚韧与对尊严的坚守 C.米考伯太太始终沉溺于对过往优渥生活的怀念,是推动情节发展的“功能性人物”,缺乏自身性格特质 D.谋得斯通姐弟的冷酷自私与米考伯一家的温情形成对比,凸显了人性的复杂与温暖的可贵 2.下列对课文中细节描写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描写大卫“把脸贴在那冰冷的小窗上”,主要是为了表现货行环境的艰苦寒冷 B.米考伯先生“用一把小刀在鞋尖上划着道子”的动作,暗示他内心的焦虑与无所适从 C.文中多次提及米考伯太太的“珍珠项链”,是为了突出她对物质享受的执着追求 D.大卫对“那扇通往我曾被监禁的小房间的门”的注视,仅表现他对过往苦难的恐惧 3.下列关于课文叙事特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展开叙事,使故事更具真实性与代入感,便于抒发情感 B.叙事中穿插大量心理描写,细腻展现大卫从痛苦迷茫到逐渐成长的内心变化过程 C.采用“回忆性叙事”的方式,叙事节奏舒缓,语言质朴平实,缺乏文学性张力 D.情节安排上以“大卫的经历”为线索,将人物命运串联,脉络清晰且重点突出 4.下列对课文中情感表达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卫对米考伯一家的情感,从最初的陌生试探逐渐转变为深厚的牵挂与温情 B.米考伯先生对大卫的关照,既包含成年人对少年的怜悯,也有同处困境的共情 C.大卫提及谋得斯通姐弟时,语言饱含憎恶与怨恨,情感表达直接而强烈 D.课文结尾大卫离开货行时的情感,仅体现为对新生活的向往,与过往彻底决裂 5.下列句子中,与课文中“我觉得,我在这个世界上是孤零零的一个人了”所表达的情感基调最接近的一项是() A.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B.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下列对课文主题的解读,最全面的一项是() A.控诉谋得斯通姐弟的冷酷无情,揭露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本质 B.展现大卫少年时期的苦难经历,歌颂他坚韧不拔的奋斗精神 C.以大卫的遭遇为切入点,探讨苦难中的人性光辉与成长的力量 D.记录米考伯一家的生活困境,表达对底层民众的同情与怜悯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查尔斯·狄更斯(1812-1870),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其作品以生动的人物形象、细腻的社会观察和强烈的人文关怀著称。《大卫·科波菲尔》是狄更斯的半自传体长篇小说,发表于1849-1850年间,以主人公大卫的成长历程为主线,串联起19世纪英国社会的众生相。 小说开篇便展现了大卫的悲惨童年:父亲早逝,母亲改嫁后,他备受继父谋得斯通及其姐姐的虐待。十岁时,大卫被继父送往伦敦谋得斯通-格林比货行做童工,从此告别了短暂的校园生活,踏入了充满艰辛的底层社会。节选部分正是大卫在货行的生活片段,此时的他不仅要面对繁重的劳动、微薄的收入,还要承受远离亲人的孤独与被忽视的痛苦。 狄更斯创作这部小说时,英国正处于工业革命蓬勃发展的时期,资本主义经济的繁荣背后隐藏着严重的社会问题:底层民众生活困苦,童工现象普遍,人性在物质利益的冲击下逐渐扭曲。狄更斯自身就有过类似的童工经历———父亲因债务入狱后,十二岁的他被迫在鞋油厂做工,这段痛苦的记忆成为他创作的重要素材。在《大卫·科波菲尔》中,他将个人体验与社会观察相结合,通过大卫的视角,既控诉了不公的社会现实,也挖掘了苦难中人与人之间的温情,传递出对美好人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