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18课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挫折 学校:_____姓名:_____班级:_____考号:_____ 一、选择题 1.20世纪后期,在欧洲的一些国家,如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居民都要学习俄语,但20世纪的最后几年他们却纷纷放弃俄语,改学英语。这一变化源于( ) A.工业化水平提高 B.福利制度的健全 C.欧洲一体化启动 D.国际格局的变化 2.下表为某著作的目录(节选),如果根据目录内容为该著作拟定书名,下列最适合的是( ) 第一章 美苏冷战的爆发 第二章 马歇尔计划和大西洋联盟 第三章 共产党“情报局”和华沙条约组织 …… 第七章 古巴导弹危机 第八章 社会主义阵营的解体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概论》 B.《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始末》 C.《美苏经济体制改革对比研究》 D.《二战后美苏争霸专题史新编》 3.“从宏观上看,赫鲁晓夫是斯大林的继承者,而不是斯大林的背叛者。但无论如何,他对斯大林模式从理论到实践都进行了一次冲击”。据材料所知,赫鲁晓夫改革( ) A.捍卫了斯大林的威望 B.并不彻底,但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C.加速科技进步,推行“新政策” D.实行加速经济改革方案 4.从内容上看,匈牙利改革的核心为( ) A.健全法制 B.合理发展经济 C.打破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 D.实行市场经济 5.《国际关系的三重镜像》将二战后国际关系的演变概括为“见山是山,界线分明;见山不是山,世界变平;见山还是山,利益优先”三重镜像。由“界线分明”到“世界变平”的标志是( ) A.联合国的成立 B.冷战开始 C.欧盟成立 D.苏联解体 6.有人评价苏联的戈尔巴乔夫改革为“理想高远,技术低劣”。下列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苏联通过改革形成新模式 B.苏联通过改革赢得冷战胜利 C.彻底纠正了苏联模式的弊端 D.改革国内弊端却导致苏联解体 7.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的签署宣告了苏联停止存在。导致这一事件发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东欧政局激烈动荡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戈尔巴乔夫改革失败 8.东欧剧变发生的原因不包括( ) A.各国严重的经济困难 B.苏联控制的放松 C.社会危机的加深 D.各国社会制度的变化 9.搜集“镰刀斧锤星旗”(苏联国旗)与“白蓝红三色旗”(俄罗斯国旗)等相关资料,进行探究学习,最重要的探究价值是( ) A.认识社会主义的曲折发展 B.了解苏联的发展演变 C.剖析冷战形成原因 D.理解社会主义阵营的强大 10.作为苏联历史上最后一次社会主义改革的领导人,有人认为,他是国家的罪人,是社会主义的叛徒,也有人认为,他是俄罗斯民族的解放者,是自由的领路人。认为他是“罪人”的原因之一是( ) A.改革延缓了苏联分裂的趋势 B.改革完善了苏联模式的弊端 C.改革破坏了西方“和平演变” D.改革使人们的思想发生混乱 二、填空题 11.苏联的发展与改革 赫鲁 晓夫 改革 背景 1953年, 上台执政 内容 在批判 个人崇拜的同时,在经济上进行了一些改革,如:发动垦荒运动;发展饲料生产,广种玉米;取消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改行收购制;改革工业管理体制;等等 评价 改革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苏联模式 的经济体制弊端,并且存在严重偏差 勃列日涅夫改革 背景 1964年, 开始执政 内容 在经济上推行“ ”,要求加速科技进步、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和加强经济刺激 评价 改革仍然没有从根本上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畸形 发展 原因 为了同美国展开军备竞赛,苏联把科技进步的重心放在 方面 表现 一些重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常规武器、核武器、航天技术可以同美国抗衡,但轻工业产品和新兴产业明显落后 特点 高投入、高消耗、 成为苏联经济的痼疾 12.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表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