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397849

古诗词诵读《春江花月夜》课件(共30张PPT)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日期:2025-11-18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课件 查看:91次 大小:6915726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12
古诗词,2025-2026,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中
  • cover
(课件网) 古今评价——— “孤篇压全唐” “盛唐第一诗” “春风第一花”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闻一多) 新课导入: 春江花月夜 张若虚 学习目标 1、培养在诵读中感悟诗歌的能力。 2、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赏析意象、品味意境、把握情感。 3、分析本诗感情表达的层次结构,体会画面美、哲理美、情感美的融合。 诗人简介 张若虚(约660—约720),扬州(今属江苏)人,初唐诗人。玄宗开元时尚在世。曾任兖(yǎn)州兵曹参军(唐代州府中的低级军事官员)。生卒年、字号均不详。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 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开元初与贺知章、包融、张旭并称“吴中四士”。 诗人简介 其诗作语言清丽(清澈、明净、秀美),富有跌宕起伏的音乐美感,诗境优美深邃。《全唐诗》中张若虚的诗作仅存两首,一首是五言排律《代答闺梦还》,写闺情,诗风近齐梁:另一首就是千载传诵的抒情杰作《春江花月夜》。 写作背景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虽已无具体文字资料可考,但根据诗歌内容可作如下推测:作者创作此诗时,也许是宦游在外,也许是羁留异乡,在一个月朗风清、春暖花开的夜晚,作者漫步江边,他仰望挂在天边的一轮皎月,沐浴着湿润的江风,面对滚滚流去的江水,嗅着淡淡的花香,不禁在景色中沉醉,于是他感慨万千,诗兴大发,临江赋诗,从月升写到月落,以“春、 江、花、月、夜”为背景,抒发孤舟游子的相思之情和明月楼中思妇的相思之苦,同时探索人生哲理与宇宙奥秘。 文体知识 《春江花月夜》原为乐府旧题,属宫体诗。(指以南朝梁简文帝萧纲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 又指在宫廷所形成的一种诗风,始于简文帝萧纲。萧纲为太子时,常与文人墨客在东宫相互唱和。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时称“宫体”。后来也称艳情诗为宫体诗。)张若虚却完全突破了宫体诗的藩篱,语言清新, 叙写了民间游子思妇的离别相思之苦,面貌为之一新。千多年来为世人倾倒,诗人因此名垂后世。 对比维度 典型的宫体诗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内容题材 宫廷内苑,聚焦于女性体态、闺阁器物、男女艳情,视野狭窄。 宇宙自然,聚焦于春江、大海、明月、星空,视野宏阔。 情感基调 矫饰、浓艳、轻靡,充满脂粉气与享乐主义。 深沉、宁静、哀而不伤,充满对生命、时空的哲思与纯净的相思。 核心意象 人造的、精致的:金钗、罗帐、玉树、后庭花。 自然的、永恒的:江、月、潮、夜、白云、青枫浦。 哲学深度 基本无,停留在感官描绘与浅层情绪。 极深,发出了“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终极之问。 与“月”的关系 月亮是背景或情调的点缀。 月亮是绝对主角,是哲思的触发点、情感的纽带和全诗结构的支柱。 《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诗歌中一个非常著名且富有诗意的乐府旧题。 文题解读 这个诗题本身就是一个高度凝练的诗歌意境,它包含了五个最富美感和抒情性的中国古典意象: 春:季节背景,象征生机与韶光易逝。 江:空间场景,象征流逝与浩渺。 花:美好之物,象征生命与繁华。 月:永恒见证,象征思念与哲理。 夜:时间背景,赋予静谧、深邃与神秘感。 这五个字的组合,为诗人提供了一个极具张力的创作框架,既可以描绘景物,也可以抒发情感,更能升华哲思。 春、江、花、月、夜 五个名词,五个意象,五幅画面, 交错出现,仿佛一首交响诗。 春: 全诗的总背景、大的时间范畴 夜: 具体背景 题中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哪个意象是全诗的纽带? 月 七言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