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D: 24408182

8.1《荷花淀》练习 (含解析)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日期:2025-11-19 科目:语文 类型:高中试卷 查看:75次 大小:508494B 来源:二一课件通
预览图 1/5
学年,必修,选择性,语文,高二,统编
  • cover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8.1《荷花淀》练习 一、语言文字运用 1.下列对《荷花淀》文体与创作风格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属于长篇小说,以激烈的战争场面为核心,风格悲壮雄浑 B.是短篇小说,以日常生活片段展现战争背景,风格清新隽永 C.归为报告文学,以真实历史为依据,风格客观冷峻 D.属于散文,以荷花淀景物为描写对象,风格细腻婉约 2.下列语句中,与《荷花淀》中“夫妻情、家国义”的核心情感最契合的一项是() A.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B.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C.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D.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3.下列对《荷花淀》中“荷花淀”意象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故事发生的场景,为人物活动提供自然背景 B.以荷花淀的清新秀美,反衬战争的残酷与血腥 C.象征白洋淀妇女纯洁坚韧、蓬勃向上的精神品质 D.以景物的变化呼应情节发展,推动故事走向高潮 4.下列对《荷花淀》中水生嫂们形象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仅擅长家务的传统妇女,对战争毫无认知与参与意识 B.从依恋丈夫的普通妻子,成长为支援抗战的革命女性 C.被迫参与抗战的受害者,内心充满对战争的恐惧与抗拒 D.缺乏女性温情的革命符号,形象扁平单一 5.下列对《荷花淀》写作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对话描写推动情节,如夫妻对话暗示抗战背景与人物心境 B.采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如“编席子”的动作展现妇女的勤劳 C.以小见大,通过家庭琐事展现宏大的抗战主题 D.大量运用夸张与排比,以强烈的修辞增强语言感染力 6.下列对《荷花淀》中“伏击战”场景的赏析,最贴切的一项是() A.重点描写战斗的激烈厮杀,凸显战士们的英勇无畏 B.以妇女们的视角侧面烘托,弱化战斗场面,突出人性美 C.通过环境描写渲染紧张气氛,让读者如临其境 D.详细交代战斗策略与过程,体现军事叙事的严谨性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荷花淀》是孙犁于1945年创作的短篇小说,是“荷花淀派”文学的开山之作,其诞生深深植根于抗日战争的时代土壤与作者的创作理念。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孙犁投身革命洪流,在晋察冀抗日根据地从事文化工作,亲身经历了根据地军民的抗战生活。与其他抗战题材作品不同,孙犁将目光聚焦于白洋淀地区的普通民众,尤其是妇女群体,他认为“战争只能摧毁一些东西,但不能摧毁人的爱美之心”,这种“以人为本”的创作视角,使《荷花淀》跳出了传统抗战文学“血与火”的叙事模式。 白洋淀位于河北安新县境内,是冀中平原上的天然湖泊,这里水产丰富、风景秀美,生活着以捕鱼、编席为生的民众。抗日战争时期,白洋淀成为冀中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日军多次对这里进行“扫荡”,根据地军民开展了灵活多样的游击战争,“雁翎队”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利用白洋淀的水乡地形,驾着小船在芦苇荡中伏击日军,成为令敌人闻风丧胆的抗日力量。孙犁曾在白洋淀地区生活与工作,熟悉这里的风土人情与军民风貌,白洋淀的自然之美与民众的精神之美,共同构成了《荷花淀》的创作源泉。 《荷花淀》的创作初衷,是展现抗战时期普通民众的精神成长与人性光辉。孙犁在《关于〈荷花淀〉的写作》中提到:“我想表现的,是根据地的人民,尤其是妇女,在抗战中表现出的那种识大体、顾大局,以及对敌人的仇恨、对亲人的热爱。”在他看来,抗战不仅是战士们的战场,更是民众精神觉醒的课堂。小说中的水生嫂们,起初只是关心丈夫、操持家务的普通妇女,但在民族危亡之际,她们从对丈夫的依恋中走出,主动承担起支援抗战的责任,最终成长为与丈夫并肩作战的革命力量。这种“从家庭到战场”的成长轨迹,展现了普通民众在抗战中的主体地位,打破了“英雄史观”的局限。 1945年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