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2026七年级历史学科质量监测试卷 考生须知:试题满分为7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请认真阅读试卷和答题卡的相关要求将所有试题的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单项选择题用2B 铅笔涂卡作答(注意答题卡题号顺序),修改时用橡皮仔细擦除干净;其余试题须用0.5mm黑色字迹的签字笔在答题区域内按题号顺序作答。 一、选择题(共15道试题,每题2分,计30分) 1.半坡遗址出土了用来捻线的石制、陶制纺轮。从半坡陶器底部发现的麻布印痕分析,当时最细的线纹直径0.5毫米。这一发现可用于印证半坡人() A.已经从事农业生产 B.贫富差距迅速扩大 C.已掌握纺织制衣技术 D.以手工业生产为生 2.实物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证据。如图所示实物遗存可以证明当时已经出现() A.原始农业 B.青铜铸造 C.纺织业 D.冶铁业 3.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王朝。禹最初想传位于伯益,但是禹的儿子启凭借强大的势力,在禹死后继承了他的位置。这表明() A.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启的治国能力更强 C.德才重于血缘关系 D.禅让制更利于治国 4.下列关于“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的归纳,最接近历史真相的是() A.推行分封制,地方势力膨胀 B.王朝末期统治残暴或朝政腐败 C.推行世袭制,皇帝能力低下D.没有处理好与犬戎部族的关系 5.他们被尊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每年的清明时节,都有大量来自海内外的华夏儿女来到他们的陵前进行拜祭。材料中的“他们”是() A.黄帝和尧帝 B.炎帝和舜帝 C.黄帝和大禹 D.黄帝和炎帝 6.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这反映了春秋时期() A.中央集权加强 B.周王室衰微 C.社会和平稳 定 D.儒学居主导 7.如表为战国时期一些诸侯国实行的变法。表中措施() 诸侯国 名称 部分措施 魏国 李悝变法 “食有劳而禄有功”,根据功劳和能力选官 楚国 吴起变法 “使封君之子孙,三世而收爵禄”,逐步废除旧贵族世官特权 秦国 商鞅变法 “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宗室贵族如果没有军功,不能享受公族特权 A.维护了周朝分封制度 B.代表了农民阶级利益 C.瓦解了封建社会秩序 D.顺应了历史发展潮流 8.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以下材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 () ·以百姓心为心———《道德经》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吴兢《贞观政要》卷1《君道》 A.以民为本 B.崇德尚贤 C.天人合一 D.兼爱非攻 9.九年级黑板报展示了以下几幅图片,请你从下列选项中为其选定一个合适的主题 () 司母戊鼎 河南安阳出土 A.原始农业各具特色 B.中华文明多元一体 C.经济发达商业繁荣 D.神话传说源远流长 10.某报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网站发布消息,我国申报的甲骨文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甲骨文的发现,说明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1.秦朝开创的体制包含有三大要素:君主“独制”,地方集权于中央,以及官僚任免而不得世袭。材料中的“体制”的创立() A.奠定了中国封建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 B.确立了儒学的主导地位 C.标志着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到顶峰 D.导致阶级矛盾严重激化 12.秦实现大一统后,原来各自为政的政治形态已不能适应新的社会发展。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秦朝在地方上实行()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刺史制 D.行省制 13.抓关键词或找关键句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与“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张楚政权”“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等信息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绿林赤眉起义 B.黄巾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刘邦、项羽起义 14.关于秦朝灭亡,陆贾 ... ...
~~ 您好,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 ~~